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在医学生教育中构建以能力为导向实践教育体系研究

在医学生教育中构建以能力为导向实践教育体系研究

作 者:张惊宇1 谢方萍2 张力娜1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2.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富恒社康,深圳 518101)

张惊宇1   谢方萍2    张力娜1    杨滨瑞1   高腾1

摘   要:本研究就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技能, 实习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制定原则, 整合实践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构建一个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质量监管体系,使之能有效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培养有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该体系经过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医学生教育;能力导向;临床医学专业

在临床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必须采纳的一项重大措施则是构建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教学新体系是高等医学院校。在现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 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正逐步推进。国家新出的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则应用先进的临床医学实验手段和方法及实验教学模式来指导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这对提高医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医学实践教育存在问题
如今的医学理论教育缺乏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实践技能教学环节不仅单一而且分散,这阻碍了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的培养。尤其临床医学是一门针对性强且实践难度较大的学科,这一学科对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临床医院实践的改革和临床医学技能教学平台的建设,以此保证医学生具备合格的临床操作技能,从而成为优秀的临床医生。传统临床医学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较多明显的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的缺点,一方面,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临床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缺少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少,这不利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的培养,其次临床医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过时,基本以授课教师讲授为主,授课教师演示实验基本操作,学生简单模仿实验操作,教师总结实验临床医学实验课教学这种模式常常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对临床医学实验掌握程度较低且考核评价体系比较单一导致影响了改革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法正确和准确的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面对现在临床医学各种不足我们必须尽快对其完善[1]。
2、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新体系基本结构和内容
2.1优化重组课程体系,构建完善实践教学平台
在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平台的基础上,在增置大量新型模拟教学模型和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同时,注重有效地进行调整,合理布局实验教学中心,同时重视技能培训,形成集教学、实验、考核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根据专业知识的要求,按照临床优、实践强、素质高、擅沟通、品德好的思路,建立相互承接的模块式教学,且在专业基础技能及临床基本技能中形成基础教学实验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注重职业品培养,不断优化人文素质培训,评定实用式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综合运用标准,形成层次性,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优化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建立有实力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队伍,以此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更加全面地发展,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地掌握医学专业知识。
2.2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减少外科学、诊断学等理论讲得慢的课程,增加实践操作,学习前沿教学模式。规范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操作标准国际化的程度。教学课程进行到阶段性培训实验项目,参考国内外拓展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PBL教学、讨论式教学开展情景式模拟教学建立手术室、病房等仿真医疗环境应用数字化模块及教学模型。据调查80%以上的医疗纠纷案例中,事发原因均源于服务态度,言语不当等问题,由于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对于疾病诊疗的重要性,容易使医学生把医疗活动看成一种技术化的单向治疗过程而忽略人性化的双向沟通过程,这些都潜在地造成了学习过程中技术与人文的隔离,导致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弱化,人性化医疗意识淡薄等负面效应,为此开设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临床医学导论等课程在加强医学生临床诊疗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沟通能力、法律法规意识,人文素质等综合能力。
2.3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在临床技能考核中应用标准化题库,构建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往技能考核内容较为单一、主观性较强,若将客观结构临床技能考试(OSCE)引入技能大赛选拔、毕业考试的操作考核,更有助于提高临床技能水平,有助于医学生迅速进入临床实习状态。通过对现行理论教学中教学内容和学时的调整,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实行考、教分离,从而进一步扩展教学资源,在部分临床学科适当引入PBL教学法,将临床病例作为主导,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学习临床课程的同时,回顾前期基础课程使学生充分掌握疾病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创建临床技能多重强化培训与考核系统进而来提高医学生实践技能力[2]。
2.4通过推广使用教学管理系统,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教学质量监护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来保障医学院校实现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目标的重要措施。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不仅要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更是使实验教学过程使各种影响因素处于受控状态。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教学督导制度、建立质最严格标准和教学检查与评价制度从而来确保实践教学全程质量监控不断提高。
3、应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新体系主要效果
3.1在校学生满意度高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使业内教学建设量著增强,专业质量得到保证,学生执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学生满意度高。毕业生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第三方调查服量售及毕业生服踪调研报告学生对母校满意度高。
3.2毕业学生就业形势好用人单位反馈良好
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专业累计毕业学生逐年增加,就业供不应求,近四年毕业学生就业率都很高,专业对口率同样很高,毕业生专业思想稳定,学科意识强,用人单位毕业生质量满想率居前列,本专业毕业生执医通过率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3.3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明显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特别提出开展SP病人教学法、PBL教学法、TBL教学法。转变教育理念并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式,优化完善专业培养体系从而培养能力型临床医学人才,这种培养模式符合目前我国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卫计委和数育部共同提出的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指出的高自主性、专业性、创新性医学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最终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提供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鸿秋,李雨璘,罗晓红,郑燕,卢毅,冉启志,杨青,唐丹.在医学生教育中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新体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2):285-286.
[2]滕光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教育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08):151-152.
作者简介
张惊宇(1979—),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