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途径

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途径

作 者:邱际林 (广东省惠东县黄埠中学 5163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学生的教育逐渐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转变。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极为敏感,要想实现对初中学生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并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班主任教师从多方面进行结合入手,利用对学生日常的管理和沟通中进行潜移默化,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多的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都较为了解,也更加容易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影响,能够有效的提高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本篇文章将从班主任教师自身道德提升方面进行阐述,并针对班主任如何将德育工作渗透到班级管理当中以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有效途径进行讨论。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工作;有效开展途径

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初中学生的年龄处在成长发育重要的青春期阶段,其自身的道德观和思维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正因如此,抛开时代和科技以及生活中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其思想与道德方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也是对其进行德行教育、树立正确道德观的最佳时期。初中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当中也要逐渐将德育思想进行渗透,以达到良好的德育教学目的。
一、初中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工作是提高学生道德思想、道德品质,规范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教育手段。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德育是指学生对道德思想的理解,将道德知识作为自身行为的制约与规范途径,使其在生活中做出具有极高道德品质的行为,同时提升其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合理性与高尚性[1]。初中学生的心理还没有逐渐形成固定的模式,思维上也处在初步的进化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会特别注意周围环境的潜在因素,逐渐从少儿时期的模仿开始向自主意识进化,其行为也就开始依照自身的理解去进行创造,但还缺乏一定的行为准则,这就需要利用德育教育来实现其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化,使其能够树立端正的道德观。并在心理和思维上约束自己,进而产生独立的道德认知。班主任教师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必须要逐渐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其能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实现健康的成长。德育工作也是促使学生形成高尚人格的重要途径[2]。中华文明的传统是注重道德品质的端正与升华。其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淀。德育教育的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是实现学生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途径分析
(一)班主任以身作则,加强自身德育水平
初中班主任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相处时间较长,同时班主任也是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引导者。学科教师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和技能上的传授与提升教育,其在课堂下与学生的交流时间也仅限于学习上的交流,而班主任除肩负着对学生知识教育之外,还要进行学生心理、性格、行为、生活上的管理和教导,其责任之大除学生家长之外无出其右。因此,班主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大的印象,特别是对事物的判断、行为上的习惯、心理上的变化、态度的转变、语言上交流、情感上的疏导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正因如此,班主任教师将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时进行有效的开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必须要时刻注重自身的语言和行为,在进行教学和班级管理活动中,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极大的工作热情,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正确的道德品质传导给学生、影响学生[3]。同时班主任教师还要积极的将自身的先进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渗透到班级管理当中,并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教育规律,发挥出班主任教师所应具有的作用。
(二)加强班级管理,营造和谐班集体氛围,促进德育教育效果
班级之所以称之为集体,其首要的重点是需要班级团结,也更加应该懂得集体的概念,集体荣誉也是一种道德品质的体现。因此,初中班主任要注意对班级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团结方面的加强教育。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班级和集体的力量。同时班主任也要注重对班级和谐氛围的营造,其有助于对学生心理压力的缓解以及生活中道德行为的规范,并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其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更加有利于学生认清自身的成长状态,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和提高社交能力[4]。
(三)掌握学生心理,重视对学生的激励
初中学生的青春期也决定了他们的在体会到成长喜悦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的烦恼与困惑。很多学生并不善于表达,并且其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自我封闭的情绪,逐渐变得不愿意与同学交流,这就需要班主任帮助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所以班主任必须要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采用有效的交流方式,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同时初中学生的自尊心较强,而心理却很脆弱,外在表现为思维敏捷、情感细腻,但逆反心理也较为严重。班主任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时要特别注意交流的方式和语言上的运用,如此才能够保证学生心理上的成长和愿意接受德育教育[5]。基于此点,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工作时要尽量的选择温和的方式和激励性语言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并合理运用正确的引导方式来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分析来看,初中生的心理极为敏感,更加注重别人尤其是教师的鼓励性评价以及尊重,青春期的学生也具有极强的情感,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点,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保持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了解学生成长中的情感变化,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在一点一滴中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是学生德育教育当中重要的影响性关键因素,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合理的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通过多项活动的开展进行学生德育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新章.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工作[J].当代教研论丛,2018(08):95.
[2]欧江英.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8(02):31-32.
[3]赵秀珍.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05):201-202.
[4]朱村.试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04):57-58.
[5]章凤娇.谈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