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精神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小学阶段正是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及时进行引导性培养对其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浅议小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为重点写作内容,简单介绍了创新精神的概念,探讨了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并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教学实践,提出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方法
序言
创新精神对人们创新活动的展开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创新精神通过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以及创新决心体现出来,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科学思维和正确思想逻辑的养成。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重点探讨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为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创新精神的概念
创新指的是在现有思维模式下利用既有知识与物质本着理想化的需要或者为达到目的提出打破常规或者别于常人的思想方法、路径、设计方案等,从而获得有益效果的一种行为。创新往往打破常规,注重抓住事物本质的核心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直接的思想行为活动。
创新精神指的是,通过对现有知识、技能、方法和信息的运用,提出新观念、新方法的能力与实施发明、创造、革新和改革的智慧、勇气、意志和信心。创新精神是对现有知识信息的综合性运用精神和能力的体现,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更容易通过简单的现有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提出新的方法和新的方案,有效解决问题,并且通过简单的处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有创新精神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强,学习能力更为突出。
2、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
首先,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对小学生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阶段思维较为活跃,是思想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体现。现代素质教育注重全面性的教育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和熏陶式的教育教学,这些正是培养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因此,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现。第三,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人才培养需要的必要步骤,对小学生获得创造性思维能力意义重大。
3、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策略
3.1积极引导 激发小学生的创新热情
首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对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树立了自信心,小学生才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保持自信,进行正确的活动和正确的思考,从而获得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学习和做事方法符合规律和客观道理,对学习和思想成长也十分有益。
其次,教师要在知识的日常教学中发现和发掘小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在知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波动和灵感的迸发,发现小学生的创造性想法,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小学生去思考,日常见到的植物妈妈都用什么办法来传播种子,鼓励小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从小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行为当中,发掘其创造精神,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和思想开发,从而发现和发掘小学生的创造性精神。第三,尊重小学生,精心呵护其心灵与想法。孩子的想法是单纯的,身心是脆弱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多鼓励,少批评,正确引导,精心呵护。
3.2提供条件 让小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首先,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小学生心理基础上,创设情景,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对纯粹的教学会感到乏味和缺乏耐心,教师可以创设情景,通过情景的进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参与到情境中。其次,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学生交流与共同探索。通过搭建平台,促进小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小学生在交流和共同探讨研究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获得思维的突破。例如在小学二年级学科语文《曹冲称象》这个课文的学习时,就可以先让小学生相互讨论,如果让学生称一头大象的重量,应该怎么做,并在小组讨论之后提问,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一个人的想法往往容易孤立、片面,而多个人共同交流容易通过思想的碰撞迸发灵感,从而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第三,培养学生善于交流、敢于表达自我,善于接受别人的想法。小学生通过参与平台,展示自我,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有利于科学思维模式的建立,激发创造精神。
3.3课堂之外 拓展空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更多是在课堂之外,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家长,开辟课堂外活动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例如,学习《黄山奇石》这节课之后,可以鼓励节假日有条件的家庭组织旅游,通过丰富见闻,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广泛涉猎,促进小学生思想方法的全面性;根据小学生的想法,适当报兴趣班,拓展小学生的兴趣,促进小学生思维的深入,促使小学生完善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的思维模式。其次,应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小学生的生活实践。根据唯物主义理论,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此,多增加小学生的课外实践,对小学生思想的发展,能力的拓展,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结语
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范畴,小学生一旦获得创新精神,就敢于抛弃旧有的思想,接受新思想,从而遵循学习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促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对其进行教育培养。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在更新观念、改进方法的前提下,积极引导,激发小学生创新热情;提供良好条件,让小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开辟课堂之外的新天地,拓展小学生的能力空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贺沛怡.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7):69.
[2]张玉玲.刍议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精神的培养[J].学周刊,2017(09):117-118.
[3]王隽永.农村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分析[J].西部皮革,2016,38(18):197.
[4]刘建国.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