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几点做法

作 者:程肇华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开发区滨河小学 266600)

摘   要:随着当前阶段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德育教育成为了语文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社会对于人才也有了全新的定义,品德成为了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品德教育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本文就简要的分析了这一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教育;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内容,不仅具有非常明显的工具性,还有很强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作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渠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色彩和性格特点,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情景交融,联系实际生活激发情感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学习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作者在亲身经历一些实践之后的所思所想和感悟,作者在描绘的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写作手法和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对于学生们来说,要想完完整整的体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就必须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体悟作者的情感交流。在语文教材中,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关于亲情、友情和日常的生活道理等的文章,如果教师能够在课文教材的教学基础上,联系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来开展德育教学,学生自然能够很好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对低年级的同学进行字词教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讲解一些正面词汇,例如“勤奋”、“善良”、“正直”等词语的时候,穿插真实的案例,可以是感动中国人物,也可以是师生日常接触到的人或事,这样能够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德育教育。再比如,在学习《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节课的时候,文章描述了主人公在妈妈的引导下去帮助奶奶晒棉鞋的故事,这一篇文章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温暖充分的展现了出来。在德育方面,这一篇文章能够作为教育学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素材,让学生去帮助学生做更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语文教师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融入这一课堂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一些非常温暖的事情,自己可以是事件的主人公,也可以是事件的旁观者,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对于长辈的情感,将他们善良、细心的一面展现出来,在回顾自己生活经历的同时为其他的学生分享经验、分享情感,让学生们能够在这种充满温情环境下完成德育教育。
二、结合实践,通过体验生活感受德育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们的品质内涵,就必须要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乐于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们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较少,阅历更少,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了较为深刻的情感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们要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的生活,丰富课余活动,让学生们接触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这是帮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修身养性的良好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在周末、假期等时间为学生做出一些安排,让有条件的同学参与不同的生活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周末去自己的老家或是所在地的农村地带感受打捞井水,对于没有条件和经验的同学,可以安排其他去实践的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实际的操作画面,让全班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农村地区挑水的苦难,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不容易,从而更好的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不浪费水资源、不污染水资源。同时,对于学生们来说,这也是一种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良好办法,在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同时,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积极健康的生活心态,这也是德育教育最为关键的教育内容。
三、互动交流,积极探讨语文学习感悟
不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学课堂,每一位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家庭环境的,在当前阶段下,很多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因此相对来说更容易叛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体验,为学生讲述一些与本次学习内容相关的在自己生活中出现的事情,在自己分享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分享类似的事件,从而活跃课堂的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作用。最基本的就是不迟到、不早退,在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要放低自己的姿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放下与教师沟通的负担,更加真诚的对教师表达自己的思想。除了基本的交流沟通之外,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实现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利用语文学科的教学便利,锻炼学生们与人交往、沟通交流的良好习惯和态度。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文章的时候,除了为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魅力的同时,还要点燃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帮助他们更好的体悟祖国的大好山河,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讨论和交流,在交换思想的同时,也是点燃他们大脑火花的时刻,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更好的感悟人生、体悟人生道理,这也是进行品德教育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好语文学科的教学优势,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渗透策略,将教学目标与德育教学融合在一起,拓展学生们视野的同时帮助他们完成全面成长,形成阳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吴美林.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渗透[J].读写算,2018,(31):23.
[2] 杨永勤.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华章,2014,(15):27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