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探讨小学生信息素养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讨小学生信息素养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 者:吴永国 (重庆市万州区鹏程小学,重庆 万州 404000)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致力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致,力求让学生熟练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以此作为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有效工具。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仅仅聚焦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深入探究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如此才能事半功倍,促进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

1、引言
信息素养涵盖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技能,它要求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相互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具备科学的信息意识,更需要情感认知。小学信息课堂上,教师不能单单讲授信息技术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对小学生进行情感认知的教育。小学生由于认知有限,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对其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营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去自我感悟和领会,历经反复地锻炼和影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何科学地在小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过程中渗透和融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2、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提高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2.1 欣赏美好事物,陶冶学生情操
每个人对美好事物都有一种天性的向往,小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好奇心能够让他们一直保持热情与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展示美好事物,或者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看到事物令人产生美感的原因,体会到美好事物展现出来的情感,这是培养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Windows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布置给学生绘制美丽的春天这一任务,让学生运用画图工具中的直线和曲线绘制出优秀的作品,同时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
2.2 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身在一个地大物博、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国家,学生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通过更多地接触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一直以来,古诗词、名画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表现,例如,在使用Windows画板文字工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绘制图画,并配上熟悉的、合适的诗词。运用信息工具,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在学习我国传统文化方面具备了较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除了古诗词之外,其他类型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可以利用信息工具加以展现。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网络广泛搜集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并建立其与信息技术的密切联系。
3、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生活工作的影响
信息技术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由于利用不当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认清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弊端,以正确、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造福生活和学习。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依靠电脑,电脑给人们带来了办公、学习和娱乐的便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是对电脑的使用不当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例如过度沉迷于电脑会对身心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在信息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述电脑的构件及应用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电脑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好处与坏处,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对电脑和信息技术有一个辩证的认识,进而学会正确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学习效果。
4、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4.1 培养学生网络道德,提升学生信息甄别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文化以新兴事物的姿态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人们生活中愈加普遍的一种文化。与其他新兴事物相同的是,网络文化以新的面貌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一代都会上网,都会利用网络传播和接收信息。然而,网络的普遍,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例如有些网民肆意在网络平台上宣传不良思想和异类观点,这对正在渴求信息知识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严重的误导,更甚者会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消除网络对小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正确引导,引导学生追求网络繁杂信息中的真、善、美,摒弃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上网查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关的古代小故事,学生在被这些有趣的故事吸引注意力的同时学会合理运用网络,正确从网络资源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工具进行知识交流,这样学生就能够懂得网络可以是一片净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正常交往的工具。
4.2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
要想让计算机在使用中发挥良好功能,就必须在使用中悉心爱护、珍惜。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爱护与珍惜计算机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从这件小事中却可以表现出学生对行为规范的遵守。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如何维护计算机,例如,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不能随意拔插电源,不能用力拍打屏幕和键盘,应当正确开关机等;使用完计算机之后,应当将台面收拾干净,将鼠标和键盘放置在正确位置,以保持计算机和教室的干净、整洁、有序。虽然这些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但是通过这些小事中的行为规范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5、结语
新课改要求教育教学坚持并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需求。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态度端正和价值观树立,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素养提升奠定有力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海涛.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辽宁教育,2017(19).
[2]张永锋.怎样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信息技术课上完美体现,祖国,2016(14).
[3]孙英筠.信息技术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的方法研究,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