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和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对教学任务的正常完成也起着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小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规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语文背诵记忆效果,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良好习惯;培养措施
前言
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来说,由于教学设施的不完善以及教育环境的限制,导致与城市学生的教学设备差距过大,无法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课外活动和实践的机会也比较少。再加上自控能力较弱,如果教师不进行指引,学习效果必定不乐观。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现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本文就其具体措施展开讨论。
一、问题导入教学,引导自主预习
在农村地区的教学实际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来进行教学方法改进。在当下教育观念的更新下,教育者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在学业方面才能不断的追赶其他学生,摆脱农村地区的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最大程度实现高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做出正确的引导,首先,要想让学生对语文学习进行自主学习,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兴趣的激励下进行语文内容探究。这就涉及到了我们接下来将的问题导入法,即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设计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引导下,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自主预习,这样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效果也更为可观。例如,在学习课文《司马光》时,老师就可以先给学生一个情境,“有一天,你和小明出去玩,小明由于好奇,不小心掉进水缸里,周围也没有人可以帮助,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我会大声呼救,跑去找大人”“我会努力拉他上来。”这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先做分析,鼓励孩子们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看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都带着问题想要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也就达到了教学兴趣的激发。长此以往,教师运用问题导入法,学生们就会逐渐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设计课堂游戏,提高内容理解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探究时,应当按照学生的发展实际和兴趣实际来进行环节设计,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教师如果采用讲授法来进行讲解,会抑制学生的正常思维发展,对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也得不到提升。因此,针对学生的发育特点,老师可以在课堂当中设计课堂游戏,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的方式来强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时,老师提前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模型,比如,铁块、豆子、小的秤盘等,“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了课文之后,是否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呢?这里有一些道具,但是铁块的重量远远超出了我们秤盘的承重,我们能够学以致用吗?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有同学愿意来帮老师一起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完成了模型的测量,实现了基础教学任务的设计。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自助探究能力,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记忆和应用,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来设计相关的课堂游戏,激励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探究,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积极性。
三、及时背诵检查,增强知识记忆
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奠定语文基础的前提之一,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对一些知识点可能做不到深入研究,情感体验也不是特别强烈,对语文的学习大部分都来自于日常的背诵,即通过背诵对语言产生感觉,再进行情感的认知。因此,只有背诵得到提高,才能练就流利的口语,对文字敏感,以后运用过程中也方便。所以教师还应当让学生从小养成背诵的好习惯,在学习完一篇诗歌文章之后,将重点句子进行记忆,强化词语积累。例如,在学习过《坐井观天》、《亡羊补牢》这两篇寓言故事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背诵任务,让学生将整篇课文进行熟读并背诵,设定具体的时间对学生的记忆情况做检查。在要求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一些背诵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先不要求他们背诵的流畅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给学生背诵的时间稍微长一些,鼓励学生不要死记硬背,按照讲解顺序和事件发生的顺序来进行记忆。在学习完一些经典诗歌以后,教师就给学生布置背诵作业并及时的进行检查,将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反馈,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正常完成。
四、开展读书活动,提升阅读能力
在农村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设施的不完善,有的学校没有图书馆,即使有的学校有规模较小的图书馆,里边的书籍也不全面,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有限的教学环境下,也应当充分的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组织学生们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类型,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认识汉字,还能够对故事内容有情感上的触动,培养情感认知。例如,在开展读书活动中,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老师通过书籍寻找和资料查阅,给学生将这本书带到课堂中,让喜欢阅读的学生进行阅读,有的学生喜欢我国传统的小说读物,比如《武松打虎》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时,通过自主查阅字典,又可以增加词汇量。因此,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在课堂当中开展读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个性能力发展,有效的解决农村地区的资源短缺现象,提升课堂阅读效率。
结语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语文,学生需要积极的转变学习态度,培养学习自信,对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进行积极思考,锻炼语言能力,拓宽语言视野,从而实现语文的高效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王贵清.试析农村小学语文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育[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8):191-192.
[2]王桃花.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策略[J].散文百家(下),2018,(9):65.
[3]罗安久.农村小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与对策[J].求知导刊,2019,(2):134-135.
[4]吴玉妹.农村小学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