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作 者:潘行斌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西 南昌 330046)

摘   要:散文阅读教学向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获取文学知识、提升语言审美的主要途径之一。散文以其特有的文字特点和写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情感认知。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正确认识教学中的困境,创新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困境;突破方法

前言
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散文阅读的教学效果似乎不太理想,教育者对散文教育理念的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等都是导致审美困境出现的原因。在新型教学模式的更新下,对教育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散文阅读中的审美困境,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困境
1.看重阅读形式,忽略阅读审美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往往都是依据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大部分情况下比较看重阅读的形式,而忽略了对文章重点句子的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导致的课堂结果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较差,对散文的内容理解不透彻,也就使得学生无法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做出正确的认识,达不到散文审美的要求,阻碍了学生的正常散文审美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目标设计不合理,文学审美偏差
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合理也是导致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审美困境的因素之一,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认知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目标设计过于简单,就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的思维创新和语言能力的提升没有作用,也就达不到教学要求。如果目标设计难度较高,则容易挫败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丧失散文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不了,教学效率的低下。
3.评价标准单一,阅读兴趣低下
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不仅需要教师合理的设计教学活动,还需要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并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实际的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不重视评价环节,导致课堂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学生累积的难题也会越来越多,审美能力得不到提高,学习兴趣难以高涨。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在散文阅读中陷入审美困境的原因,教师需要及时地认识问题并解决。
二、针对审美困境做出的突破
1.视频导入教学,获取阅读体验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学习的前提之一,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面对的课业压力较大,如果教师授课形式单一,缺乏激情和生动性,学生就不情愿参与课堂活动,当然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也就不突出,这是不符合教学要求设立标准的。在新型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需要合理地运用教学工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品味散文思想感情,提升审美意识。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在导入环节设计中,使用一些图片进行导入,给学生们展示荷塘月色的优美风景,让学生对本课散文描写的内容有印象,再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体会文章重点句子的描写方法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比如,“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这句话中,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两个词语“袅娜”和“羞涩”,对荷花的姿态和形神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将荷花优美的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深刻地体会荷花的美好形象,以及荷花代表的人物特点,都让读者产生了如痴如醉的感觉。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更容易对课文描述的内容产生兴趣和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加轻松,获取良好的阅读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创新阅读形式,合理设计目标
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是课堂开始的第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目标设计下,进行有效的学习,是符合课堂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的措施。对传统的散文教学课堂进行改进之后,教师在设计目标时一定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不能生搬硬套,将其他的教学目标进行参照,这种情况不利于自身教学的效果提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新阅读形式的方法,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每周组织一次“散文阅读角”,即让学生在这节课上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散文,在阅读散文过后,可以写一篇二百字的感想,指导学生提炼文章的关键字词,感受散文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开展阅读比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逐步让学生感知散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品味优美句子的运用方法,提升自身感受,最终得到审美能力的提升。
3.开展师生交流,完善评价机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奠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教师只有和学生保持亲近的关系,学生才愿意听取教师的讲解,在课堂中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及时进行点评反馈,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鼓励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反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森林中的绅士》这篇课文教学时,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体会“绅士”在实际生活中和在本课文中的内涵,随后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豪猪”的优缺点,并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感受文章主旨的体现方式。随后教师和学生开展交流讨论,学生展示自主预习的结果,以及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探讨困难的句子,教师再给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做一个积极进取,拥有健康快乐态度的人,去实现生活的价值。因此,适当的开展师生交流活动,既能够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感悟语言魅力,提升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认识到学生的审美困境,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充分的利用教学工具,选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习散文阅读的兴趣提升,帮助学生养成散文阅读习惯,逐步提升其综合素质发展,最终实现散文阅读的审美情趣培养。
参考文献
[1]季余华.高中语文散文审美性阅读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7):58.
[2]舒福臣.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指导[J].散文百家(下),2019,(6):59.
[3]黄舒林.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J].新智慧,2019,(1):120.
[4]冶兰香.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J].新课程·下旬,2019,(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