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构建与运用的教学,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构建;语言应用;教学策略
“语言构建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词汇积累和实践当中,逐渐掌握和有意识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的表达的特点,形成自身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特点的能力。语言构建与应用不仅仅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同时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性内容。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提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丰富自身的语言词汇,了解和掌握各种表达方式,强化学生书面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学审美情趣。总之语言构建与运用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知识基础之上的,同时也需要进行运用方法的研究和学习。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习当中非常重要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积累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体验,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风格,是非常有效地落实“语言构建与运用”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笔者就此研究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构建与运用”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一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精读文章,注重积累
语言构建与运用的基础就是词汇和句子,只有在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语句之后,才能够灵活进行语言的运用和组织,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文意和情感的表达,才能构建良好的语言表达。语言基础的积累是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提升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一步。在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学会精度文章,仔细认真分析文章的用词和造句,从中吸收语文知识,夯实语文基础。例如在教学《故乡的芦苇》一课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了解作者笔下的“故乡的芦苇”,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的用词和用句。通过文章中“梦牵魂绕”“朴实无华”“恬静”“飘逸”等词汇的解读,丰富学生的词汇基础;通过“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让学生体会“摘”“卷”“放”“吹”这些动词的运用,通过句子的组织的表达,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简洁的方式表达一些事和物;文章中还用到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依据文章,进行仔细的阅读分析和教学,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手法。细致的精读文章,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记性记录和背诵,让学生逐渐积累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为学生语言构建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大量阅读,培养语感
语感是指比较直接、快速感悟语言含义和审美的能力。语感对于学生的语言构建和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学生能力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学生形成自己语言风格、文学审美的重要因素。语感的培养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表达以及词语运用,逐渐进行潜意识的学习和模仿,这一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需要学生坚持进行高质量的阅读,才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敏感度,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时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课本内容,推荐学生阅读大量的短片文章,要求学生熟练诵读甚至背诵;另一种是推荐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整本书籍或者长篇文章进行阅读。尤其是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有着更为明显的学习效果。让学生通过阅读见识到更多的词汇运用技巧以及语言组织形式,尤其是对于丰富学生优美词汇的积累以及语感感知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积极投入进去,就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
三、以生为本,激发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和学习,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或者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当中,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文学思维以及语言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阅读比较感兴趣,教师就可以依托课本中的《成语故事》一课,进行拓展和延伸阅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语故事进行阅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针对各种类型的文章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文章进行精读、朗诵、背诵等,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多读、多学、多背诵。在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最好能够通过兴趣引导,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任务或者背诵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章的阅读理解当中。
四、读写结合,能力提升
在培养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的过程中,知识的学习非常关键,同样知识的使用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只是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或者进行朗诵和背诵,应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及时大量进行写作锻炼,让学生深刻掌握文章中的精彩之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在教学《春的消息》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这样的句子,让学生换一个事物,用同样的形式进行仿写;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然后进行文章的拓展写作或者写读后感,将自己的想象和感悟写下来,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总之,就是要在阅读教学的时候结合写作教学进行,让学生在读出感悟、读出精髓之后,及时进行模仿和创作,加深文章风格和审美对于学生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文学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的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
基于阅读教学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培养,不仅需要学生有丰富的词汇和语句知识积累,同样也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读写结合,磨炼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趣味化的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长期大量地阅读学习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地锻炼自身的文学思维和语言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能力,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言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74.
[2]王春霞.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