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业是学生学习任务中的重要一部分,通过合理的作业布置,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中,教师更应该注重知识的整合性,引导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不断生成和解决问题,探索数学的奥秘。
关键词:初中数学;校本作业;措施
前言
在新课程提出的要求下,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已经不再是为了作业量而设计,而应该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技巧和数学素养,注重对其思维能力的提升。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忽略对学生的作业设计,缺乏对知识的巩固和整合,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就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方式进行探究。
一、新旧知识相融合,巩固知识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加大,学生们在刚开始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时,特别容易被大量抽象的知识所阻碍,影响正常的学习步骤。有些同学还可能出现旧知识记不住,新知识不理解的情况,严重的阻碍了学生发展,对后期的数学学习也不利。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了课堂教学以后,作业布置的过程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尤其是前后相关联的知识点,必须及时的通过作业来复习和巩固,保证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数学校本作业设计中,应该注重的一点就是将学过的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融合设计,在新作业的布置中,体现出旧知识的价值,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由立体图形到视图》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物体来绘制平面图,即观察现实中的物体,分析视图特征,绘制不同的视图。这是本节课的作业任务,但是有些同学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也不足,这就延缓了本节课作业任务的进行。针对这种情况,老师需要综合考虑学习实际,让学生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再进行视图的认识和绘制,达到高效的课堂效果,巩固基础知识,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二、分层设计任务,提升数学经验
由于每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不同,以及来自于家庭本身的原因,所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可避免,在学习中运用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作为合格的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需要端正教学态度,秉承教育理念,公平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对教学进行正确的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要求和特点,探索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化的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校本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可以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分层设计教学任务的方法,即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例如,《轴对称》教学时,学生需要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清楚,能够正确区分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这就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布置。比如,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老师可以让学生认真钻研课本中的例子,将课本中的图形进行分析和笔记摘抄,掌握基本内容。对于接受力较快的学生,老师可以让他们思考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举出相关的例子,分析构图要素。总之,针对不同的学生,老师采用不同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效率。
三、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进行知识贯通
当下的教育中,越来越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教学模式的改进,教育者尤其注重对学生进行翻转课堂,让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思维,提高学习素养。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才有利于课堂的正常进行,对实现教学目标也起着推动作用。比如,让学生通过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完整的数学导图,对于以后的复习有引导作用。例如,在教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时,老师通过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本,找出“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并且加以区分,作业设计时,可以从“线”这个概念出发,将“直线”、“线段”等概念进行整理归纳,将整体的知识框架绘制出来,依照框架中的内容进行复习,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整体知识的理解,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可以高效的运用知识导图,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大大提升复习效率,实现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四、进行课题探究,增强应用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近年来校本作业设计中的重点内容,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基础内容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中自主发掘知识技巧,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因为在一些教学实际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一味地运用课本知识讲解,忽略了教学的实践性与探究性,导致学生不会运用知识,学习到的内容无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违背了教学的初衷,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校本作业的设计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强化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透彻的理解知识点。例如,在学习《近似数》以后,老师可以布置实践作业,即让学生通过采集数据,将“近似数”的生活应用整理出来,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比如,有学生在实践时,尤其是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花费的金额接近某一位数时,往往采用四舍五入,这就是近似数。类似于买东西花费“31元”,结账时,商家收取“30元”,这就是近似数的实际生活应用。因此,学生只有通过实践作业探究,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校本作业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育者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探究学习方法,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林龙强.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9,(3):223.
[2]张永.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批改分析[J].才智,2017,(9):12.
[3]沈丹.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几点建议[J].数学教学通讯,2017,(20):55-56.
[4]陈凌.浅谈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批改[J].新课程·中学,2016,(2):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