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汉语典故教育对培养幼儿传统文化知识的意义与对策

汉语典故教育对培养幼儿传统文化知识的意义与对策

作 者:常占全 (甘肃省高台县光彩幼儿园,甘肃 734300)

摘   要: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传承,更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和精神的汇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更是中华民族得以长久发展的最重要保证。幼儿阶段作为思想启蒙的关键阶段,教师要着重将传统文化渗透融入到学前教育之中,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妨以典故为切入点,以汉语典故教育拓展幼儿视野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文化的滋养进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实现幼儿科学发展。
关键词:汉语典故教育;幼儿传统文化;培养对策

1、引言
中华民族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逐渐形成了带有显著民族特色以及精神面貌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共同铸就了中国,是发展的力量源泉。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无数的可能,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伊始,对于整个教育阶段而言是打基础的时期,幼儿教育要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进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无比的自豪感。汉语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中不妨引入汉语典故,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以便丰富其想象力和强化其记忆,促进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对幼儿进行汉语典故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幼儿时期心智尚未成熟,普遍对于形象的东西更容易理解,对于较为抽象的事物往往思维能力较差,这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决定的。汉语典故作为历史传承中充分展现时代特点的代表性事件,极富启迪性和文化韵味,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讲,典故中的正面人物是学习的榜样,是和蔼可亲的、令人尊敬的,通过趣味性地讲授汉语典故能激发幼儿们的好奇心,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远远比刻板的教授汉语知识更有效果。汉语典故里反应的不仅仅是某些人生道理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以及教给幼儿们的人生态度,将原本难于理解的文化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讲授出来,让幼儿们津津有味地听故事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汉语典故教育对培养幼儿传统文化知识的意义
随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思想碰撞越来越激烈,传统文化受到了极为强烈的冲击,相当多的优秀文化元素例如极具民族风格特色的工艺传承正在消逝或是面临着无可维系的状况。幼儿时期就通过汉语典故进行传统文化的思想渗透和教育,可以打下牢固的传统文化传承的思想基础,引导幼儿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坚定的信心,传承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以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数之不尽的汉语典故,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幼儿教育资源,应用到幼儿教育中能够很好地拓展课程宽度,让幼儿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初步的情感认知,促进其全面发展。
4、汉语典故教育对培养幼儿传统文化知识的有效对策
4.1善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致
幼儿天性爱玩,教师如果一味的进行说教起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在教育过程中不放利用多媒体播放音视频以营设良好的情景氛围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其兴趣,随着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来保持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适度的视听刺激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教师尽量不要刻意去说教,让幼儿们在欣赏动画中润物细无声地感受汉语典故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华,将侧重点转移到如何维持幼儿学习兴趣上来,如此才能事半功倍,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4.2讲解汉语典故蕴含的道理,尝试但不强求记忆
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让其背诵一些诗词,反复地加强背诵和记忆,尽管幼儿能够流利无差错的背诵下来,但是对于其蕴含的道理往往是一无所知,幼儿的思维能力极其有限,对于汉语典故背后蕴含的一些人生哲理理解起来相当的困难,教师在进行汉语典故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刻意要求对于内涵哲理深刻了解,否则就有些强人所难,拔苗助长的意味,搞不好还会导致幼儿的厌学情绪。幼儿时期的汉语典故教育教师努力让其理解典故的表面内容和含义就完全可以了,例如讲授“负荆请罪”,让幼儿们理解“荆”是带刺儿的藤条,负荆请罪的意思是向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其给予惩罚,常用于主动向人认错道歉。幼儿们能够对此典故有个大概的了解,没必要让孩子们去一字不落的背诵这个典故,可以尝试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讲述一下这个故事,只要大致的意思对了即可。
幼儿阶段在进行典故教育之时,一定不能过度追求量,要确保这一个汉语典故能够很好地被每一位孩子都能理解,让他们都能感受到典故给予的启示和教育意义,提升自我在传统文化中的感受,以增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为宗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传统文化知识的认同感和学习成效。
5、结语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在吸收外来文化有点的同时,更要着重发扬和提倡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以保证民族精神后继有人。对幼儿进行汉语典故教育能够在启蒙阶段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其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用多媒体教育,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讲授典故内涵,尝试但不强求记忆等方面着手,提升汉语典故教育的学习成效,促进传统文化的普及和继承发扬。

参考文献
[1] 蔡娟.谈汉语典故教育对培养幼儿传统文化知识的意义与策略,新课程,2015(4).
[2] 郑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黑河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