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探和谐管理理念在中小学管理中的应用

初探和谐管理理念在中小学管理中的应用

作 者:唐咸军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高桥中小学 437017)

摘   要: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高度关注,各个中小学正在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并大力落实在学校管理和课堂管理中。中小学是学习初级阶段,并且对今后学习生涯具有重要意义。除人本思想应用在课堂中,和谐管理理念也被普遍应用在学校管理和课堂管理中。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深入探究“和谐管理理念用于中小学管理”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和谐管理理念;中小学管理;课堂管理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管理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课堂管理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课堂管理由“教师为主”转变为“以生为本”,并且教师更加注重课堂管理对学生的内在作用,在管理策略方面,教师由“行为控制”转向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基础。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环境发生改变,并且出现“不和谐”情况,因此如何将和谐管理理念应用在中小学课堂管理中是广大教师亟须考虑的问题。
一、和谐管理理念应用在中小学管理的要求
(一)学校目标和谐
学校制定的目标在时间上具有差异,主要分为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此外还可以根据类别分为教师目标和学生目标。从四个角度充分理解和谐管理理念,促进教学目标互相支撑:1.学校课堂教学的总目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最终形成科学的目标系统。2.根据工作目标开展实施计划制度。3.在实际制定和谐理念中,需要不断调整目标,避免出现偏差,并适当延长教学目标。4.根据教学目标标准评价教学成果,考核教学成绩。
(二)学校人员和谐
和谐理念中最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学校领导不仅需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还需要将效率和合力为根本目标,组建一支有凝聚力、和谐力的教师队伍。此外,领导人员还应该注重个人素养,通过良好的品德和气度影响其他教师,和谐理念是需要将不同岗位的教师凝聚在一起,将教师当作活动的动力和主体,增加教师工作热情。和谐管理还需要缩短领导者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做到心理相容。
(三)学校形象和谐
学校整体形象系统简称CI系统,是学校统一标识,可以将办学理念和精神文化传递给社会,并且赢得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树立学校良好声誉和形象。和谐理念和学校形象应该做到一致,从学校软文化到学校硬件建设,整合学校内部形象,营造良好的物化环境,培育学校文化。将和谐管理理念应用在学校和课堂中,为学校的发展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中小学课堂应用和谐管理理念的策略
(一)设置健康物理环境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为教学营造良好的物理环境。物理环境不仅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情绪,还可以促进师生关系,最终提升教学质量。营造物理环境主要包括声音和温度两个方面。1.声音主要是一种物理现象,但是在声音中有一种噪音。对于噪音,教师首先需要阻隔噪音对课堂的影响,对于学校附近的噪音,教师应该及时和场地负责人进行沟通,由双方达成协议,在学生放学后再开展施工工作。对于学生制造的噪音,通常情况下,当进入到课堂中,但是学生还会发出各种噪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背诵诗歌或者唱歌的方法,快速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此外教师还需要及时监管小组之间活动,避免发生不必要噪音,或者安排组长组织活动,管理各小组成员。2.根据吉里兰对教室温度研究得知,最适合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温度为20℃—25℃,当教室温度超过最佳温度时,学生学习能力将下降3%;当教室实际温度高达35℃时,学生通常没有进行有效学习,并且智力活动时间和水平都明显下降。
(二)调整三维教学目标
将和谐管理理念应用在课堂中,首先应该整合三维教学目标,将知识与实践技能和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相结合,当三方面结合才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1.将三维目标中理论知识和规律知识等统一纳入到知识范围中,明确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实践技能主要包括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等。2.相较传统道德目标,学习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做法更具有可行性,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还体现了态度和情感的多维性和灵活性。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三维目标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组成,并且要实施“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人生观、情感态度共同发展。此外,还需要开展多元化评价方式,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通过这种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班级范围和评价机制。
(三)促进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两大主体,教师是和谐管理理念的具体实施者,学生是受益者。在开展教学中,促进师生之间心理和情感上相互交流,可以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此外教师与学生是独立的社会成员,性格和特长等是构建人际关系群体的主要因素。当教师设立教学情境时,会受到道德规范制约和影响,因此和谐管理理念应用在课堂管理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师生关系,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工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有层次化教学方案,通过先进生带领后进生,在班级中避免出现“歧视”情况,用和谐管理理念为学生营造公平的、良好的班级氛围。例如当教师开展竞赛活动时,首先要将题目难度分为不同层次,让后进生也可以融入到活动中,通过竞赛活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积极性,增加学生互相合作机会,借鉴培养师生关系。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和谐管理理念用于中小学管理”的初步探究,分析和谐管理理念应用在中小学管理的要求,并提出有效的应用策略。将和谐管理理念应用在中小学管理中,可以促使教师根据学情开展教育工作,根据学生制定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发展,促进学校管理和班级教学管理不断向前。
参考文献
[1]王凤波.面向21世纪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教育研究,2001(09):68-71
[2]李科.和谐管理理念对中小学管理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07):7-8,28.
[3]袁小平.学校管理与伦理融合:中小学管理的应然追求[J].教学与管理,2003(34):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