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展生存教育已经成为了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存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存意识,还能够健全大学生的心理素养,在引导学生掌握生存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本文简要探究生存教育的概念及与大学体育的联系,并探究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存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体育;生存教育;策略分析
教育专家曾经指出,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应当结合个体的现实生存状况。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教育就是要培养、提升个体的生存能力,开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学会做人,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一直以来,大学体育教学作为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我国的教育目标以及培养创新性人才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当下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也愈演愈烈,大学生不仅仅要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具备坚固的生存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在未来的就业和竞争中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适应各种社会环境。
一、大学体育与生存教育
通常来讲,生存教育指的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结合教育目标而开展的体验性、实践性教学活动,它主要以个体的生活实践为主要手段,侧重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感知能力、心理素质、运动技能以及生存技能。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存教育,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知社会,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协调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体育与生存教育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通过大学体育锻炼可以使大学生获得基础的竞争能力。竞争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当中的生存状况,一些竞技运动的教育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竞争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在参与竞争的过程当中掌握竞争技巧和谋略。通过体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学会竞争,同时能够给予大学生展现自身竞争水平的平台和空间,帮助大学生积累竞争经验。另一方面,大学体育能够促进大学生掌握基础的运动技巧和方法。目前,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康的身体素质和积极的心理素质才是支撑个体运用综合性知识为社会服务的重要保障,正确的体育方法和手段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由此可见,大学体育与生存教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体育应以“生存教育”为最终目的。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存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转变教学思路,建立生存教育模式
在以往的大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部分体育教师过于侧重锻炼和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往往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想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体育教师就必须要充分强调体育教学中“育人”的功能。一方面,在大学体育教学方式上,体育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规律,科学的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参与对抗性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在设置教学课程中,不能够仅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还要让学生经历挫折和失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大学生的意志力。这些方面都可以渗透生存教育理念,从而逐步的构建生存教育教学模式。
(二)突出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运动技能
将生存教育理念渗透入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愉悦感,能够充分的激发大学生运动的激情,从而使大学生产生永久性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的心理。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引导大学生有更多的兴趣投入到体育运动项目当中,还要鼓励大学生能够积极地探索体育运动技术以及相关的生存技能,从而使大学生在反复练习、充分锻炼的基础之上强化学生的生存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生存质量。
因此,大学体育教师要充分重视生存教育,除了完成规定的课内教学任务之外,还有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或者拓展训练,同时注重开展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拓展训练大学生的运动素质。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对大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做出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避免大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从而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 完善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会由于缺少全面的教学评价内容导致大学体育教学只重视开展部分体育运动项目,却忽视了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那个院校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效地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建立考核学生体育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体系,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的生存意识;另一方面,高考院校还要侧重考查大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以及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倾向等内容。只有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够实现对学生全面、科学的评价与考核,进而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欲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评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现的个性和心理,通过生存教育的形式强化学生的忍耐力和意志力,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总而言之,伴随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与推进,开展生存教育已经成为了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职责,大学体育教学也应该以“生存教育”为最终目的,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 聂天炎.谈大学体育教学与“生存教育”的融合与实施[J].教育探索与争鸣,2017,(04):23-24.
[2] 吕天赦,王岗.大学体育应以“生存教育”为最终的教学目的[J].体育学刊,1998,(0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