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事业单位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时,应注重人才管理,有的放矢,保证人力管理资源规划结果与本单位实际需求相符。但从现实生活中看,仍然存在部分单位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导致人力资源规划出现问题,影响相关单位发展的现象。本文探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企业管理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政府出资建立、带有公益性质的组织,一般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事业单位是处于政府与社会群众的桥梁。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能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位员工都更能投入工作。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是开展组织发展战略以及制定重大决策的基础。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的不重视,导致人力资源规划实施效果不佳。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规划理念陈旧
在人们开展人力资源规划时,首先应引入现代的人力资源规划理念,明确先进方向,不断学习、借鉴,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如今,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理念未能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没能及时更新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导致在开展人力资源规划时出现很多矛盾和冲突,不利于展开工作。在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工作的人中存在少部分人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没有管理经验,往往照搬其他部门的管理经验,没能结合自身部门特点,导致人力资源部门不完整,还停留在工资发放、岗位调动、职工招聘等思想上,缺乏长远性的规划和考虑。事业单位职工思想陈旧,工作积极性差,没有耐心和责任心,对人力资源工作的不配合影响人力资源规划进程。
(二)考核制度形式化
在企业当中,为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一般会实行考核制度,根据考核表现进行奖惩,考核内容主要集中于考勤和考绩两方面,并以考绩为重点。为促进人力资源规划落实效果,我国事业单位也有一定的考核制度,但考核制度过于形式化,各部门之间的考核评价标准大致相似,考核内容简单,各部门之间也不具有差异性。正常的情况下,根据各部门职能的不同,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应当不同。相似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缺乏新意,不能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也不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考核内容和结果均由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发布和统计,难免出现部分员工敷衍了事,致使结果不公正的情况,使员工丧失工作积极性。考核结果公示后,没有制定奖惩制度,员工就不会重视考核制度,对出现的问题不会深刻反思。而且事业单位的工资是由个人资历决定的,不看重个人能力,使职工丧失工作积极性。
(三)人力规划实行阻碍多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执行过程中,会受到不小的阻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员工的不配合、不理解,导致人力资源规划实行困难。另一部分是由于事业单位性质的原因。由于受到自身内部情况的影响,人力资源规划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随着国家工资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不断推进,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内容也要进行调整。事业单位不能出现任何违背国家法律的行为,导致部分事业单位为满足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与本单位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规划,不利于事业单位发展。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学习先进的人力资源规划理念
传统的人事管理注重事后管理,主要管理原则是照章办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具前瞻性和先导性,注重事前和过程中管理开发,实现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最佳配置。因为传统的人力资源规划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所以要引进新的人力资源规划理念,敢于创新,敢于思考,整体提高人力资源规划水平。一方面应向先进企业学习相关经验,总结自身单位的特点,与先进的人力资源规划理念相结合,从而加强对自身单位人、事的了解,然后进行科学规划管理。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的重要性,向员工们大力宣传人力资源规划的优势,提高人员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度,使其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进行高度配合。另一方面应结合自身情况与先进的人力资源规划理念,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人力资源规划需要全员配合才能制定新的目标,不断向优秀企业学习先进思想和管理手段,给职工们进行先进思想培训,引导职工研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重点难点。应极力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使信息更快地收集、分析和共享。
(二)建立完善考核管理制度
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建立完整的考核制度之后,应建立配套的奖惩制度。人力资源员工应大力支持考核制度,在统计过程中认真负责,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然后,应结合单位自身特点,建立一个完整的考核管理制度,并加强管理,使员工按照考核标准去展开自己的工作。最后,应根据考核制度建立一个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与薪资进行联系,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在事业单位中有很多人从事的都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工作,所以应对传统的任命形式进行改变,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科学轮岗、招聘选拔、岗位调动等活动,对于发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培训,为每位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使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能,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制定可操作的人力资源规划
在现实生活当中,事业单位为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制定与自身不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导致可执行度不高,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应该制定相适宜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规划的制定;二是规划的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规划的各项内容将会被具体落实到每个环节,相应环节的计划将会被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对规划的内容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样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也能立刻找到问题所在,结合各部门意见进行整改,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的工作方式可以对规划执行的效果实时跟踪,对比完成效果和预设效果,探究出现误差的原因,为下次制定规划提供参考,避免同一个问题多次出现。
(四)人力资源规划与人员管理相结合
人力资源规划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达到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最佳配置。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人力资源规划内容也需要不断改变,使内容更加合理。人力资源规划应与人员选聘、晋升、绩效评估、薪酬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促使事业单位发展。
结束语
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理念过于传统,极大的限制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于这一问题,应尽快引进新的理念,科学制定与本单位相符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管理制度并且建立配套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激发员工的潜能,可以选择在企业内部举行招聘上岗、岗位轮换等活动,帮助部分员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陈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01):112-113.
[2]王晓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7,(09):261-262.
[3]王金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5):227-228.
[4]李时满.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辽宁经济,2019(04):84-85.
[5]闫晖平.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经济师,2017(05):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