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当前随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对我国思政课的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全国范围内思政课的难开展情况较为明显,如何能让学生喜欢听思政课是个重要问题。本文以笔者成功开展思政课的经验,做一些抛引。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政课;教学
一、当前思政课现状
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难度愈来愈大是不争的事实,尤其随着“当代西方社会中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大量传人中国,影响并改变着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影响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1]然而,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的言传身教可能影响着大学生一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这首要问题是我们要让学生们听课,而不是玩手机、逃课、睡觉、聊天甚至忍受的听完他们所谓“洗脑”课。
(一)思政课存在的必要性
记得多年前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他在行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我有些遗憾的就是当初的思修课没有认真听,根本不懂得成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我想,如果我的思修课没有用来睡觉的话,今天的我就不会戴着手铐坐在这里了吧。”可见,思政课对于学生思想的引导还是非常必要的。
(二)思政课开展现状
抽样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很多时候上思政课时老师只是重复地讲着高中的历史政治课的内容,而这些学生又是刚刚经历高考后不久的,听到相似内容心理已经开始逆反,加之理论性过强,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只得窝在角落里看其他课程的书或手机上网看新闻。这不是个例,而是当前大多数高校思政教学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思政课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课程理论无法很好的同现实生活相结合,无法给予学生“拈来即用”的生活指导作用。此问题不仅仅是需要教师需要反思的问题,更是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包括从课程教材编写上就需要注重的问题。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的就是,思政课本往往是以理论教理论,尤其是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样的教材,完全看不到任何生动的事例和联系现实生活的例证,对于习惯了娱乐视听的学生自然是不喜欢学。所以,在教材配置上要自上而下、从教学实践上要自下而上的思考。
二、“思修课”教学经验“抛引”
(一)重视引言,以实论事
开篇名义对于一堂课十分重要,如果引的不好,那学生从课堂之初就已经对这节课失去兴趣了。以上学期我的思修课为例,开篇先以一个或几个专题展开来分析,或通过简短视频让我们感受名家对当前社会局势的见解,进而引起学生的思考,最后再联系上本章节要讲的书本上内容嵌套,往往能收到很好效果。
(二)恪守主干,分枝嫁接
在把握住课程主干基础上,可以吸收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现代管理科学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受用性,借机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这种教学思路形象来讲叫做“形散神不散”,将发散性学科或社会科普知识,甚至是自然科学知识课程主体知识的“细枝”嫁接交叉学科讲解,从实例中讲理论,避免以理论讲理论。例如讲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时,我是这样发散的:古巴-切·格瓦拉-T恤贝雷帽-反抗强权-杨靖宇-西方很多青年的精神图腾-战友继任者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罗-当今古巴人的生活状况-社会主义的好处-教育和医疗服务普及-婴儿零死亡率-浪漫主义情怀-雪茄和朗姆酒。此时,在学生感受美好的时候,再将话锋回转,说明霸权国家的军事干涉、暗杀等不齿之事,增强学生反抗霸权主义、坚定社会主义发展的决心。
(三)分级回归,劈疑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老师讲课发散性很好,能将知识梳理很细,层层发散交叉,但是不擅收拢回归,撒出去就收不回了,那样也是不可以的,毕竟我们还是要以本身课程为重。回归时也要分级回归,不可直接由底层细节直接上升到宏观理论,这样显得联系性不强,讲解空洞。另外,在回归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可能产生疑问的环节进行主动解答,达到良好互动。
(四)幽默贯场,创新细节
在本学期思修课程结束后,不仅是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了较大兴趣,始终保持95%以上的出勤率(在极少点名情况下,学生自愿到课,由全场座位数判断得出),而且对老师也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认同感与亲近感,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在学生评教系统中其中一班为校内第一,而且从学生主观评价页的留言亦可以看出对教师及所教授课程的认可。作为第一次讲授这门课程的新进老师,可以说至此这门课程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成功。而这一切成功的隐形因素就是幽默,如果没有幽默贯穿课程始终,那很难调动起学生的视听来。对于文科性的课堂来讲,没有欢笑的课堂不是好课堂。
三、思政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培养教师自身魅力
“思政课教师在这方面承担着特殊使命,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人格魅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思政课的吸引力。” [2] 教师的魅力对于教学有着特别的影响,可以使学生因崇拜老师而喜欢课程,而且不仅对于课堂,甚至教师的魅力指引对于学生以后的人生态度都有着心理暗示。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思政课的老师不是政工的政委,我们不能把自己框死在“本本印象”之中,摇头诵读的年代已经远去,如今的学生无论从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都远远高于前辈同龄人,所以再去拿着“本本”背大书,学生们首先会觉得这个老师没水平,只能讲书本上的东西,其次会觉得这个老师完全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讲课,毫无新意;甚至有的学生会在逆反的认为自己上去讲也比这老师讲的好等等。同时将当前社会热点加以嵌套,用思政理论进行分析,让学生们明白了原来思政是这么好用,能让他们看清事情本质,思考解决途径,学生逐渐由不听到专心致志。此外,还有以实例为中心展开讲授的案例式教学法和以互动为中心的研讨式教学法等,我亦在教学中有所尝试,都有较好效果。
(三)勿使用高压手段训斥学生
学生在长期的惯性思维下,对思政课已经形成了逆反心理,在学生违反课堂秩序时教师一定要注意管教方式,切不可因为生气而实行强压政策,比如厉声厉色的批评学生,说些激愤的话等,尤其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愈加无人听课。应采用一些玩笑话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这样学生既不会僵化对峙,也不会下不来台,往往能更加喜欢这个给他留面子的幽默老师。
[参考文献]
[1]王建光.西方社会思潮对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24).
[2]彭洁. 论教师人格魅力与思政课吸引力[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