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华传统美德是其内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发与整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但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发和整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发和整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
引言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泽被深远的道德规范体系。中华传统道德主要以儒家伦理观念为核心融合了一些其他学派的道德主张。传统道德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是当时时代精神的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髓,需要中华儿女将其传承弘扬。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现状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更新迅猛,经济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传统道德准则面对着严重的危机,假公济私、道德沦丧也随之而来。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而精神生活却没有随之提高,因而社会上弥漫着重金利益轻道德、重经济轻文化的氛围,社会上某些领域是非美丑不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不讲诚信,腐化堕落现象严重。作为社会生活中活跃而敏感群体的青少年,面对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变化,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影响。他们面对五光十色的社会,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品德也尚未定型,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的道德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虽然教学改革已经推行了许多年,但是面对高考高中历史教学中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应试教育下的高中历史教育中最大的弊端就是重智力轻德育。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把教书与育人分割开来,认为只要完成学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就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观念和人格的养成。大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高考考什么他们就教什么,很少主动去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时行道德教育,忽略了高中历史的育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学习历史能够了解我国国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形成社会责任感,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具有德育功能。因此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加他们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与继承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利用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措施
1.依据教学目标深入挖掘
高中历史教师在备课前要确定教学目标,熟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把握精髓深入理解内涵和深远意义,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和整合传统美德教育资源,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育人因素,通过精心设计把传统美德教育资源提取出来,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时给学生介绍李白、杜甫等诗人热爱祖国、锲而不舍的高尚思想情操等。
2.找准切入点适时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课堂是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主要场所,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入挖掘教学中的道德素材,找准切入点,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适时施教,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有关孝敬父母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节日,如父亲节,可以给学生适当加入东汉时期黄香如何孝敬父母的故事,如夏天为父亲摇扇驱蚊,冬天用体温把被子捂热等,通过故事帮助他们改善对父母的态度。
3.选择恰当方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高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只有对他们进行适度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史论结合,利用丰富鲜明的事实,通过讲道德、摆事实揭示传统美德思想。如在教学时可以针对某些学生身上的个人主义思想,给他们讲解一些为国为民的英雄事迹,如孙中山提出的“天下为公”,并毕生为之奋斗的精神。为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针对学生中浪费现象,在讲完贞观之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对“治世”与“乱世”进行比较,让他们通过比较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情感是学生品德和信念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实际,动之以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此外,还可以利用视频、音乐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通过学习感觉和认识历史角色,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抓住契机课外延伸
历史并非只是对过去的回顾,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对社会上的一些现实问题或者热点问题为契机,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进而最大程度的突出德育的实效性。如在节庆日,可以利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演讲、开辩论会、开图画展等,拓展传统美德的教育阵地,将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进而帮助他们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结语
历史教学中开发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永远不会过时。开发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价值所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构建新的道德体系,不断创新整合与开发传统美德教育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进而使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清培.试析高职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弘扬[J].科技展望,2016,26(33):172,174.
[2]秦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3]钟华. 高中历史教学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