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教学质量,我们承担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校级教改项目。首先,我们对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班主任、院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接着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最后依据调查数据,根据教学情况,提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教师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问卷调查;教师;评价体系
引言
教学质量是每一所学校的命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教学质量,我们承担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校级教改项目。
众所周知,要提出高质量的、切实可行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必须首先掌握教学现状,掌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与障碍。
为了掌握教学一线的真实情况,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四种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分别是一线教师、学生、班主任和学院领导。最终,我们得到了28位一线教师、1438位学生、43位班主任、38位学院领导填写的调查数据。
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依据调查分析结果,根据教学情况,我们提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教师篇,其中包含与教师密切相关的22项内容。在每一项内容的后面列出调查问卷评价的平均分(满分10分),平均分是教师自评、学生评教、班主任评教、学院领导评教分值的平均值。
1、树立优良师德(平均分7.6)
师德,表现形式很多,常见的有思想品质、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教学成果等。师德好的教师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追捧和模仿,会受到同事的尊敬、领导的赞许,会受到社会的肯定。
2、认真制定、落实《教学计划》(平均分8.3)
开学前,上课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对象等因素制定《教学计划》,规划课程教学的目标、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制定课程的教学进度、课后作业、实践安排等。《教学计划》一旦制定,在日常教学中必须严格执行,严禁出现忽快忽慢、赶进度、耗时间等现象。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平均分8.3)
备课是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备课包括但不限于备学生、备大纲、备教材、备案例、备练习、备素材、备课件、备教案、备作业、备疑难等方面。
4、准备详实的教学资料(平均分7.5)
常规的教学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教材、教案、授课计划、教学参考、教学器具、点名册等。教学资料越丰富说明老师课前准备的越充分,教学效果越好。
5、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平均分7.4)
遵守纪律是每个劳动者应尽的义务,作为给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上课的老师,更应该按时上下课。
6、不断提高适合现代高职的教学能力(平均分7.2)
教学能力是反映教师备课、讲课、指导学生、组织教学、管理学生、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综合能力。教学能力高的老师会受到教学管理者、其他教师和学生的尊敬。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环节,老师讲解是否清楚,是否生动活波、引人入胜,是否具有艺术性,能否吸引学生,案例、习题、素材是否齐备,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是否布置作业,是否管理学生等,这些都是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
7、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反馈工作(平均分8.3)
批改作业是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途径之一,学院规定每门课每周至少布置一次书面或电子作业,要求至少批改三分之一。批改结果要及时反馈,错误多的题目要利用线上线下等途径进行讲解或辅导。
8、尊重学生同时严格管理学生(平均分7.3)
教学主体双方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爱护。为了维持好的教学秩序,老师必须管理课堂纪律,必须点名,对于迟到早退的、缺课的、捣乱课堂纪律、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必须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及时告知班主任。期末,应该依据点名、作业、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方面为学生给出平时成绩。
9、注重仪容仪表(平均分7.6)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仪容仪表反映了现代教师的精神风貌,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10、经常与班主任沟通(平均分7.3)
上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都在为学生学习服务,目的一样,目标相同。上课老师应该和班主任老师及时沟通,了解学院、社团、班级的最新活动,了解学生的最新动向,把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反映给班主任老师,以便互通、互助,共同搞好教学管理工作。
11、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平均分6.5)
教学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后辅导也非常重要。在课余时间,如果学生遇到问题,老师能给予及时的当面指导,那么学习效果就非常好。
12、利用“互联网+”平台辅导学生(平均分6.7)
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答疑等环节,在“互联网+”大环境下,老师可以利用QQ、微信、群聊、电话等多种途径,可以利用文字、语音、微课等形式指导学生。
13、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平均分8.4)
高职学生强调动手能力。作为老师,首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然后指导学生。老师应该自己事先熟悉实践环境、实践设备、实践步骤、注意事项,自己熟练操作实践设备。准备充分以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14、系统全面地带领学生复习课程(平均分8.5)
期末复习应该是系统梳理课程内容,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总结各章知识点、重点、难点,归纳典型题型。
15、及时高质量地完成阅卷登成绩试卷分析等工作(平均分8.9)
公平、公正地阅卷,认真、严肃地登记成绩,详细、如实地写试卷分析是每一位教师期末的重要工作。学院对阅卷、登分、报告等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考试课老师要及时高质量地完成上述工作。
16、协助学生参加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平均分9)
众所周知,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必须得有资格证。每个专业都有与之相关的资格证书考试。除了毕业证以外,国家要求大学生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介绍了每个专业对应的资格考试。另外,学院课程设置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挂钩,绝大多数专业开设了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相关的课程,在课程结束后,上课老师应该向学生介绍考试,引导并协助学生参加考试,获取相应证书,为求职升造做好准备。
17、为学生职业规划出谋划策(平均分8.5)
作为专业老师,对专业前景的认识应该很全面。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18、积极参与科研、教改工作(平均分7.1)
教师还应该积极地从事科研、教改工作。应该研究教学、发表论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通过科研教改活动,教师可以深入理解教学活动,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19、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平均分7.5)
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教法。学习的主要途径有国培项目、省培项目、专题培训、学校内部组织的培训等。学习的形式有面授和网络培训。另外,部分老师还要考虑学历提升。
20、努力提升职称(平均分7.3)
职称代表老师的综合实力,晋升职称是许多老师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之一。学院已经具有副教授、讲师、助教的自主评审权。在申报职称时,老师必须提交论文、专著、科研教改项目、继续教育时间等材料。
21、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赛事(平均分6)
由省教工委、省教育厅及相关专业部门举办与大学生有关的赛事特别多。通过这些赛事,可以检验学校的教学质量,可以检验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参赛方面,教师的指导起主要作用。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力争获奖。
22、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平均分7.1)
由省教工委、省教育厅及相关部门举办的教学比赛层出不穷。通过这些赛事,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检验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认真准备、力争获奖。
2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平均分7.6)
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商讨教学方法,学习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研室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老师必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观察平均分,我们发现,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良好,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如果各位老师能在上述22个方面继续努力提升自己,那么,我们的教学质量会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职业教育。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办法,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在这大好形势下,我们必须设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和国家的重托!才能对得起社会的期望!才能对得起广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简介
李华,男,1974年10月,陕西宝鸡,本科,计算机应用技术,高级工程师/讲师,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