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从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新时代党建的重大课题。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实际上,近些年我国基层党建工作一直在开展,也有了一定收获,但总体而言,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中依然存在着人口流动和市场经济冲击大、缺乏群众工作经验、缺少质量衡量标准等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群众生活需要的满足、提高党建人员群众工作能力、确立质量标准等几个方面探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党建;党建工作质量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而新时代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在于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党建质量,反映了党建成效以及党建工作的优劣程度,其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三点:首先,作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重要组织,提高基层党建质量是加强党的基层领导的必然要求。其次,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提高基层党建质量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强大动力。最后,作为团结动员群众的重要部分,提高基层党建质量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式。而基层党建作为党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也倍受到重视,但是依然有很多基层组织过分强调党建过程中形式化的工作,真正忽略基层党建质量的提升。
一、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口流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基层党建工作造成冲击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大,而越来越大的社会流动不仅增大了社会治理的难度,而且使基层党建工作也面临着严重的冲击。首先,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大,基层组织根据属地原则管理的党员,呈现日益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党员,处于流动状态,久而久之属地党员中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基层党建工作也很难具有创新活力。其次,在市场经济下,社会朝着经济主体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单位制日渐取消,基层党组织对党员传统的管理方式很难发挥作用,这使很多年轻的党员处于无组织管理状态,为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冲击。
(二)基层党建人员缺乏群众工作经验
基层党建的初心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实际工作中很多基层党建人员缺乏群众工作经验,由此可见提升基层党建质量的关键之一在于人,即在基层党建中选对人、用好人。基层党建的实际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党建人员的群众工作能力下降,原来很多基层干部是由国企工人转业过去的,以往的经历使他们既有扎根基层的热情,又具有充足的群众经验。但是随着这些人逐渐退休,新入的基层党建人员往往是通过考试直接从学校进入基层工作,生活工作经验都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群众工作经验。同时由于基层干部的琐事多,发展空间小等原因,促使年轻党员不愿意深入基层工作,不愿意扎根基层工作,这样难以真正融入群众生活中,获得开展群众工作的经验。
(三)基层党建工作缺少可行性评价体系
与投入和产出都较为明显的经济工作相比,党建工作就很难衡量和评估了。而一些基层组织领导为了突出业绩,经常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宣传报道,递交各种材料,搞活动,打造品牌。某乡镇粗略统计2018年的党建工作报表,总共上交了356张,几乎每天一张报表。过去这些基本是基层党建工作常态,为了使基层党建工作可量化和绩效化,整个工作过程中耗费了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又和基层党建工作服务人民的初心相违背。虽然在考察基层党建工作时,上级会给定一些评价指标评价基层党建工作,但是这些指标往往缺乏可行性,难以真正衡量,最终还是需要基层党组织通过各种材料或者打造的品牌这些硬件来支撑。
二、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路径探析
(一)注重实际成效,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工作切入点
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是否取得了实际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为衡量标准。因此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首先,不仅要积极解决群众生活难题,使人民群众在遇到“急愁难”的问题时能够首先想到党组织,而且更要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为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创造条件。其次,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积极向上的榜样力量带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再次,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既要起好领导核心作用,更要发挥好“牵线搭桥”的功能,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调动社会力量。
(二)密切联系群众,以多种方式提升党建人员的群众工作能力
基层党组织作为执政党与群众之间直接联系的桥梁,需要直面群众,将党中央的思想决策转化为利民行为,积极的落实为民好事、解决群众难事。同时上级党组织不仅要严惩基层党员干部腐败、不作为行为,更要及时关注一心为民的基层党员,不仅在精神上及时给予关怀,更要在待遇上给予体现。首先,通过培训深化年轻党员干部对于党的理论和群众工作理论的认识。当个别党员缺乏追求,消极懈怠,出现信仰危机时,仅仅依靠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信仰问题,某些程度上反映出党员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吸收不够,也反映出某些理论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创新增强说服力。而理论创新更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只有党员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群众工作积极性才能得到调动。其次,要增强新老党员干部之间的优势互补,老党员干部具有较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而新党员干部更了解年轻一代人的需求与想法,因此可以通过新老党员干部的互助,弥补年轻党员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的短板。
(三)确立质量标准,以间接指标为参照形成评价体系
虽然不少地方都有一套针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评价标准,但是这些标准要么已经过时,不适用数字化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要么以材料递交的多少,品牌宣传的深远这些硬性指标为准,总之需要优化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首先,在以正面、直接标准进行考核的同时要更多的发挥负向指标和间接指标的作用,形成以直接指标为基础,间接指标为参照的评价体系。其中,间接指标是体现在基层党组织活力程度上的一些指标,间接指标往往并不直接体现党建工作内容,但是可以间接反映党组织有效作为后的社会效果。其次,不同于走量为主的考核体系,新时代要建立适用于社区、学校等不同基层组织的党建质量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第9期.
[3]王长江.《执政党建设前言问题研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1期.
[4]刘勇.《盘点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人民网http://www.cssn.cn/index/skpl/201902/t20190202_4822493.shtml.
[5]叶敏.《新时代如何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政党论坛》,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