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本文就素质教育下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践的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生;核心素养
1、素质教育下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践策略
1.1奠定班级管理基础,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素养
学生既是班级管理的内容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因此,在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加强对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利用完善系统的班级管理制度,奠定班级管理基础,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管理素养。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民主选举活动,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同时利用意见簿,引导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为班级管理建言献策。此外,班主任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如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明确学习任务和核心素质培养目标,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在自我管理中自我管理,如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明确学习任务和核心素质培养目标,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在自我管理中来。通过这样的教学管理,班主任不仅可以在“放权”中减轻工作压力,还可以在班级内营造自育自学的良好氛围,从而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发现自身的优缺点,进而不断完善自我。
1.2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手段
第一,素质教育下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践首先赋予学生真正平等的地位。因为只有平等, 学生才敢于突破教师的权威。第二,改变教书定位,教书育人,从教会知识转变到教会判断选择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三,改变课堂角色。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构想者、实施者、引导者和保证人。最后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发展学生人际技能。
1.3创建优良班风学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主任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时,应该重视对班风、学风的营造,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加强与各科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然后利用班会、班级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以学习为重”的思想理念,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在班级文化中来;此外班主任还应该注重对班级学习目标的调整,不仅要为班级设计一个整体学习目标,还应该鼓励个人为自己设计一个短期目标,并让学生将班级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以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进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
1.4核心素养养成为习惯
素养是教化的结果是自身努力、环境影响的结果,由训练和实践完全得到的。核心素养培养也不例外。小学生核心素养好习惯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构建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习惯。第二、养成数学精神和严谨的实证意识,有量化、逻辑化、递归化和结构化的思维习惯。第三、有积极劳动和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的习惯,以及好奇、想象和合作的习惯。第四、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 有自主、乐学、自信和勇毅探究的习惯。第五、有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并做出独立判断的习惯。
1.5优化教学管理评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班主任应该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个性发展的班级评价体系,从而激励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以及敢于实践的探索精神。班主任在优化班级管理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教学管理指标的多元化,即在核心素养评价中,班主任不仅要考查学生语、数、外的学习情况,还应该重点考查学生品形、能力、情感、价值观、法律意识、心理素质、身体健康等素养,从引导学生对核心素养形成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应该确保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在评价中应该通过与各科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与家长进行沟通,挖掘家庭教育中的教学管理资源,与学生进行沟通,以提高其自我评价能力。
2、素质教育下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不仅需要理想、信念、道德的支撑,更需要具体的发展要求进行指导。对于小学生而言,一些过于抽象的思想理念显然已经超出了其理解范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将纷繁复杂的教学标准进行概括总结,并整合为核心素养,这样学校、教师、学生就可以在教育教学中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入手,优化教学设计,并利用现实生活与学习中的常见事例进行扩展与延伸,将核心需要的培养渗透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小学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预习任务的安排,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制定人性化的班级条例,落实柔性管理措施,增进学生与教师、与班集体的情感,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热情。
总结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是借助学校这个教育平台习得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也是学生适应社会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即教育的本真。因此,学校要立足核心素养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为应对社会当前的改变与未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素养问题探究[J]. 王梦. 林区教学. 2018(06).
[2] 核心素养导向的下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J]. 袁启康. 信息记录材料. 2018(08).
[3] 走向核心素养为本的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种课程结构视角的评述[J]. 李凯. 外国教育研究.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