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虽然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普遍共识,但也有部分语文教师过分追求课堂教学趣味性、新奇化的效果,片面追求学生的激情参与和短期兴趣,出现只追求形式而无视文本的内在价值,游离文本主旨乃至舍弃文本等弊端,因而,“寻求基于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策略”就成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中学语文;“知情并茂”;阅读教学
随着信息革命给阅读带来“人机对话”等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能不根据阅读目的、阅读方式和学生现实及未来阅读需求重新审视阅读教学,需要更迫切地关注和更努力地追求阅读教学中的“知情并茂”效果。
一、阅读教学中“知情并茂”的含义
在阅读教学中“知”与“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阅读教学中的“知情并茂”有两层含义: 一是阅读需要阅读者带有主观情感来获取知识和感知作者情思; 二是任何阅读的经验感受都促进阅读者心智情意的成熟。这里的“知”不仅指字词句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更是指与“情”并立的认知、思维等心理品质。阅读是一种从文本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和基本的智力技能,也是学习者在字、词、句等外在信息接收、编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想观念、理解认识的一种内心表征的形成,是“知”“情”统一的整体。
二、阅读教学中“知情并茂”效果达成的要求
第一,知情并茂是语文学科性质所决定的。一切优秀的文本都是人类伟大先知者“知情并茂”的智慧结晶。古今中外,凡是在文学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他们无不是以自己的智慧和对时代的敏锐观察,于渺茫昏蒙处发现希望,于征兆未萌前洞察路程,为我们时代留下了一部部经典文学作品和一幅幅时代画像,使我们从中不仅能感受到作家们的内心世界,而且还能通过阅读在生活中发现生活,在历史中理解历史。语文作为母体,不仅承载着其他门类艺术的发展,也承载着世界的良心。文学语言肩负整合现实图景、洞彻世界秘密、传达内心温暖的重任。所以,我们要对一些语文是“纯工具”、阅读是“纯技术”等言论以正视听,变被动为主动,把充分挖掘阅读教育中的人文价值、感受作者和读者之间思想感情和知识交流放在首位,真正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求知、立德、开智、审美的目标。
第二,知情并茂是遵循学生认知心理、高效学习的必由之路。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对自然和社会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是学生心智成熟和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具体到中学语文教育,用著名学者钱理群的话说,“就是要打好两个底子——终身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中学语文教育就要让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智慧地读出自己的智慧,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并且形成爱读书、爱学习的习惯。语文教育的任务,是要通过“立言”来“立人”,使学生个体完成自然人—社会个体化—个体社会化的完整过程。
三、阅读教学中“知情并茂”效果达成的策略
(一)重视语文活动,在阅读实践中做到知情并茂
阅读更多是个人自己的独特体验,是一种隐蔽的内省,是一种较多凭借感觉来意会的过程,阅读需要心灵自由,但课堂教学要有目标,需要控制。我们如何确保学生的自由参与,并将阅读活动与学习目标密切联系起来? 如何推断学生的内心活动是否已通过其外部行动得以表达? 我们认为,这方面的关键是要开展以知识学习和审美阅读为基础的阅读实践活动。比如我们在教学曹禺的现代话剧《雷雨》第二幕“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见”那场戏时,可以分设角色让学生参与其中,将学生带入戏剧情境,通过具体的演剧活动,使学生认知的情感、审美积极性得到激发,阅读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推动阅读教学中“知情并茂”目标的达成。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极大调动出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可以使本来分散的阅读体验得以凝聚为集体的审美活动,使整个课堂阅读教学内容变得集中、有序和高效。
此外,将研究性学习理念创造性地运用到语文常规教与学的具体实践中,也可以更好地达到“知情并茂”的效果。针对新教材,有的老师积极探索“研读性导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自我学习为中心,通过选择材料、组织展示,主动积极地探索教材、自主进行拓展阅读与评价,打通课内外语文和预习、习得、评价的界限,使阅读课不仅仅“教课本”,更多的是“用课本教”,进而提高学生母语素养、批判思维能力及必需的言语表达能力。比如可以尝试成立演示小组,让同学们自己上台授课,或是围绕一个“点”
进行深入广泛的讨论,或提出自己在阅读中的疑惑、问题,让大家有针对性地讨论,在同学的启发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资料的整合下,解决阅读学习中的问题; 或者采用教师答疑式,先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时的问题,然后,有效安排教师进行授课、答疑; 或采取练习法,以练习答题形式强化阅读内容的学习掌握,等等。“研读性导学”语文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知情”得到极大的激发,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激活师生双边知识储备和情感积累,促进学生“知情”能力的增长。
(二)紧扣文本语言,在语言品味中做到知情并茂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成功的阅读课大多具有“知情并茂”的鉴赏韵味。但无论是文本内容还是技法,都离不开对语言的理解和鉴赏。“知情并茂”并不是文学性较强的课文的专利,而应是所有成功的阅读教学必备要素。有老师上刘少奇的议论文《个人和集体》就突破传统的抓论点、找论据、学论证的教学方法,注重对议论文情感的体验、思想的反思,要求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先概括文中“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接着将议论文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举出身边的所看到的“个人和集体”事例,并思考个人与集体应该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传统与现实对话、历史与发展对话、文本与心灵对话、情感与理性对话中探究情感,品味思想内涵,最终明确集体需要杰出的个人、个人又必须服从集体的道理。
(三)凸现感性体验,在愉悦中做到知情并茂
阅读教学不仅需要有理性的分析、价值判断,而且更应突出感受、想象、情感、共鸣和享受,还阅读以本真的面目。英国教育家埃克斯利说过: “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融进更多的具有想象力的感性情境,使教学语言具有审美诱惑力和推进力,让学生产生一种美的期待和渴望。
参考文献
[1] 王聚元,吴伟昌.语文学科新知识应用与中小学学科教学[M].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3.
[2] 曾祥芹,甘其勋.快读指导举隅[M].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49.
[3] 陈日亮.我即语文[M].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