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创意小学数学作业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创意小学数学作业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作 者:左润红 (湖南常德市武陵区金丹实验学校 415000)

注明:此文为湖南省常德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创意作业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学中过于应用题海战术,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非常重,而素质教育模式下,开始注重为学生作业减负,提倡在作业中减负增效,通过创意作业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作业,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创意作业中减负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意作业;减负策略

作业是学生复习以及对知识巩固的重要方式,通过作业练习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的作业却成为了学生的负担,很多小学生为了做作业甚至需要熬夜,但是在这种沉重作业的压力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反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数学作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计算能力要求比较高,如果作业内容枯燥繁多,极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降低的情况。通过创意作业的方式,不仅能够达到强化理解的目的,同时能够为学生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一、创意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兴趣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保证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作业兴趣。在学习《认识多位数》后,教师联系实际,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抽象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道趣味性的题。现在我们来到一个密室,但是这个密室必须要输入通关密码才可以进入,已知通关密码是一个三位数,而且旁边给出三组三位数的数字分别为843、247、203,而且提示每组数只有一个位置的数字是正确的,问学生能够知道密室的密码吗?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三位数的掌握,同时由于题目本身充满趣味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需要认真的推测就可以快速知道这三位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题目的设计中存在游戏环节,将学生的作业设计在趣味性的背景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将枯燥的数学作业过程转变成一个生动的、自主探究的学习体验过程,使学生更乐于学习学生和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意体验式作业,激发学生作业热情
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相对来说过于枯燥,如果只是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应用题等形式的题型,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具趣味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从作业中体会到快乐。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用身边的工具设计和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第二天上课时发现,学生们的作业有剪纸形式的对称图形,泥人形式的对称图形、绘画形式的对称图形等,作业形式五花八门,但是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对称图形,这也说明学生们掌握了对称图形的真正意义,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所以这种作业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是一种创新形式的作业艺术,同时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创意层次性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水平也存在差异,所以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层次性设计,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因材施教的策略,保证作业的层次性,保证学生的均衡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圆柱与圆锥》这部分内容后,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概念以及灵活应用公式,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层次性的作业形式;比如对于低水平层次的学生,教师只需要为学生布置常规的习题形式即可,要求学生掌握圆柱与圆规相关的综合题目。比如对于圆柱体,如果在高不变的情况下,底面积扩大两倍,那么体积会扩大多少倍?等。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除了要完成常规的练习题外,还需要适当的掌握圆柱以及圆锥体积公式的变形和推到。比如将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切割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柱体,那么这个圆柱体的体积应该为多少?通过这种分层的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四、创意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也需要具有创意性,进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教师不能仅为学生布置书面的作业形式,还需要拓展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比如可以加入一些小发明、小论文以及小观点等作业内容,使作业更加个性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作业,了解学生的兴趣,并从学生的角度评价学生的作业,保证作业的个性化特色,进而达到学生减负的作用。在学习“百分数”的内容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生活中涉及到的百分数内容进行收集,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这种调查的方式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而且通过调查研究以及概括分析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创意实践性作业,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分析。实践性作业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新颖的作业内容和开放式的学习方法,不受教材的限制和约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通过实践性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可以学以致用。
在学习“负数”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对数学知识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比如,教师可以请学生联想一下在生活中哪些情况下我们会接触到负数,很多学生会想到天气预报中,对于零下的温度需要应用到负数。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晚上回家的作业为认真听取天气预报并记录,第二天老师需要检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海南的天气最低温度为多少?南京地区最低温度为多少?长春最低温度为多少?然后提问哪个地区的温度最低?三亚的最低温度与长春的最低温度相比是高还是低,相差多少?通过学生的课下温度记录以及课堂上讨论和分析,有利于学生对负数的理解以及负数的应用。
小学数学作业本身比较枯燥,而题海战术式的作业形式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还需要以学生减负为基础,对作业进行创新,通过新的创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林春燕.基于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新课程·上旬,2018(5):205.
[2]陈玲.减负高质,练出精彩——浅谈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8):145-145,146.
[3]施燕.基于减负增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6(6):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