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技术与文化共融的思考与探索

对初中体育教学技术与文化共融的思考与探索

作 者:徐显贵 (四川省富顺县怀德镇大城九年制学校,四川 富顺 643216)

摘   要: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文化品质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且其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也体现了我国的文化内涵。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传统的认知,并积极的采取一些举措帮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体育中蕴含的强大的文化力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文化需求,从而走向体育精神所指引的目标,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在此,文章就此话题展开了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技术训练;文化渗透;和谐发展

一、引言
体育教学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通过体育教学,教师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体育知识、掌握体育项目的各项技能,也能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内涵,树立起体育精神,从而将校园文化深入到学生的意识里,同时体育活动中的一些规则、秩序、团体合作等内容也在教学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暗示性的作用,以此来督促他们、引导他们和规范他们,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的社会是需要秩序的,我们的发展不仅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需要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任何一件事的成功也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的。这样就为学生的为人处世、人际交流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为习惯。这符合了初中生特有的身体需求、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因此体育教学技术与文化的共融实际上是对体育学科的最好的诠释,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辅助实施,加深两者的融合。
二、以技术训练为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体育教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也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思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关注到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共生性,但体育教学的实质内容仍然还是需要向学生传播体育知识和技术,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通常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以跑步这类田径活动为主,它锻炼的是学生的体质和耐力,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协调他们的身体机能,让他们的身体始终保持一个精神、健康的状态。这才是体育教学的真谛。因此我们虽然将体育活动定位在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上,也仍然需要看到它的实际内容,并且要以这个教学内容为基础来实现与文化的共融。
技术并不是单纯的向学生讲解这个动作怎么做,不会做就反复去练习,而是通过一些学生能接受、能理解的语言、肢体等向他们灌输富有技术含量的内容,比如这个动作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身体延伸到什么程度才是正好的,摆臂、迈腿、步频应该怎么去控制,或者若是遇到了身体不适等情况下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做既能实现体育活动,又能保障自己的安全、让自己感到舒适,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提升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因此这样科学的教学方法才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而不是盲目的重复。另外体育活动对身体能量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学生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综合而言,我们在开展某一项体育活动时就需要以学生的身体特点为突破口,在动作分解和分解动作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和技巧。这就使得技术的指导具有了一定的针对性,从而为文化的融入奠定了人文性的基础。
三、以文化渗透为脉络
通过技术基础来渗透文化这是体育课程发展的主要脉络。将体育文化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对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初中生对体育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都认为体育课就是去操场上玩一圈、跑一圈,跳跳远等,然后就会有大把的时间来自由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对其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上体育课、逃课等。这就说明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只教会了学生如何开展一项活动,让他们累、让他们流汗,并没有将体育文化深入进去,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体育、了解体育精神,认识到文化潜在的强大力量。
我们不论是在电视中、报纸上、网络上,还是课堂上的老师讲述上,都会接触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学校之间的体育比赛等,甚至看到班级普通的活动练习,这时候的体育活动都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如何展现出这种文化,就需要教师改善教学的方式,将文化因子融入到训练中。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中向学生播放一些体育赛事的视频,尤其是国际赛事,让学生对其中的某项活动、每个运动员、甚至某个动作进行独立思考,并做出总结,要让他们明白:获奖不是为了个人荣誉,而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国家,让世界看到我们国家的强大,同时也是为了督促自己,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如何实现自我的突破。实际上,运动员是以此为目标来指引自己,来激发自己内心的精神力量,让这种力量与我们的身体力量结合起来,获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意识到了这个道理,才会积极的提升自己,才会发掘出体育的魅力。
四、以和谐发展为追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最终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也需要在传播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这不仅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技术与文化共融的理想追求。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是身体与文化的结合,都是以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以最简单的例子跑步来讲,很多学生在跑步时不仅会感觉到自己的腿没劲、呼吸也不顺畅,甚至会出现头晕、耳鸣、呕吐等症状,好不容易跑完了,腿还直打软,站不稳,那么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心理阴影,使得他们一提到体育、一提到跑步就“胆战心惊”。这种恐惧的心态不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此这时,教师应该不能大声的训斥、嘲讽学生,而是采取主动地措施帮助学生的消除这些身体症状。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慢慢走走,调整一下,不要立即坐下或停下,或者在跑步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了这种情况要提醒学生注意对情绪的控制、稳定、怎样调节呼吸、稳住步伐等,利用跑速的变化,带动“极点”的去除,同时要用语言鼓励学生、或者陪伴学生一起跑下去,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怀、体会到意志文化的功能作用。这样就会帮助学生战胜恐惧和困难。
五、结语
体育教学不单是单纯的体育活动的展示,也是文化传播和渗透的一种途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采取一些方式来渗透和展示文化,那么学生就会在这样的指引下形成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杨彪.《初中体育教学总凸显体育文化教育功能现状与策略分析》.
[2] 谢舜.《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文化渗透浅析》.
[3] 姚志勇.《有关初中体育文化现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