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作 者:孙寿军 (山东省济阳区新市镇江店小学,山东 济南 251416)

摘   要:本文研究了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继而提出有效的应用途径,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体育教学;应用

1、引言
体育教学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锻炼学生的意志等的学科。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体育课程的开展。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下,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国家相关部门提出《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其中提出要保障当前的体育课时开展,避免随意侵占体育课改为其他课程;严格落实每天1小时的锻炼计划,开展多样性的课外活动等。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常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本次就分析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赏识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表扬或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此强化孩子的行为;是一种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用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小学生属于特殊的群体,被他人影响较大,容易受环境影响,更想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活泼好动,在课堂上经常违反纪律;常常与同学进行比较,获得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行赏识教育,可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特殊性,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小学生肯定和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3、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不足 
3.1教育形式化严重
在小学体育教学时,很多时候教学重心出现偏移,教师过于关注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忽视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没有深刻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只注重表面形式,没有对教育模式进行深入分析,这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成效。很多时候教师开展赏识教育就是为了应付上级监督和检查,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落实赏识教育。
3.2教育模式比较落后
目前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就是给予学生鼓励,在学生表现较好时进行表扬;或在学生开小差、不积极等情况时进行批评。这样在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背景下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多是使用说教或者指责进行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负面的心理情绪,激发逆反心理,使得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3.3教师素质不高
主要是很多体育教师的体育专业水平较高,但对于赏识教育的把握不良,难易准确把握实施赏识教育的时机、方法和对象等,导致赏识教育难以起到作用或起到相反的成效。还有就是教师本身对于赏识教育本质的了解也不足,没有真正理解何为赏识教育,而是简单认为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就是赏识教育,所以无法起到有效的成果。
4、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4.1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体育教师是小学阶段开展赏识教育的主导者,因此要想更好的应用赏识教育,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师需要加强对每一位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全面情况进行了解。体育教师可以选择直接与学生进行谈话,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当前体育教学的看法,以及对教师的看法,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分析学生对于赏识教育的不同看法,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生对于成就感、老师认可、同学认同、自信心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这样真实性更强。比如有的小学生特别在意教师的认可,特别注意同学的态度等,对于这类学生,要适当强化赏识教育。还有就是,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的上述情况,这样真实度虽然较低,但可以将很多学生在直接交流时难以表达的看法可以书写出来,而且这样也可以保证学生的隐私。
4.2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体育教师进行赏识教育,本质上将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改变,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情感教育。借助对学生生活方面的关心,以及对学习方面的指导,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体育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比如跑得快、跳得高、耐力好等,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而对于对体育活动没有表现出明显优势的学生,则在态度认真积极、关爱同学、组织能力强等方面实施赏识教育。这样避免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斥责,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得学生获得更高的认可和成就感,感觉到被教师的重视,从而会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
4.3创新教学策略
体育教师进行赏识教育,要注意创新教学策略,避免教学模式的单一性,要从学生的多个方面,多角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多样化的赏识教育。比如直接对学生某个方面的优秀表现进行表扬;对某位学生的勇敢行为进行鼓励;对有创新性和特别优异表现的学生,让其在全体同学面前进行展示,比如在学习花样跳绳时,对于跳绳技巧掌握特别好的学生,进行演示,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另外教师要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互相进行帮助和指导,教育学生之间互敬互爱,相互关系。
4.4提升教师素质
体育教师具备的教学素质和能力水平,是将赏识教育深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关键。学校可以通过在职教育或定期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对赏识教育的认识和方法的掌握。值得注意的是,进行赏识教育培训应立足于小学体育教学本身,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师在教学期间遇到的典型问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对现代化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入领会和思考,深入理解赏识教育与小学体育教学的整合方式,同时做到学以致用,将培训所得应用于体育教学中。
5、结语
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究如何有效的将赏识教育和教学过程结合到一起,巧妙应用赏识教育,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中华.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8,(11):122,112.
[2]郭新华.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青少年教育,2017,(5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