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缺失与重构

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缺失与重构

作 者:那立伟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三中学 135000)

摘   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意志,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体育教学;人才培养;德育缺失;德育

前言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务之急。作为体育教师也应责无旁贷地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益,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更好地适应21世纪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从当前体育教学来看,很多人都忽略了体育的德育价值和功能,漠视了体育中应有的德育价值。接下来本人就重点探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缺失以及重构策略。
1、体育教学中德育缺失的表现
  1.1言行不一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通过自己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说教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否则就是言行不一,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有的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就经常出现言行不一的行为。如教师在强调课堂常规时会提出学生按时上下课;有病、有事必须要请病假、事假等要求,而体育教师自身却迟到、拖堂,甚至“开天窗”的不在少数。这种行为恰恰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言行不一”“做人要有双重标准”等道理。这无疑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可以说是我们德育工作中一件非常尴尬的事。
  1.2诚信度低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体育课教学中,我们一般在测试时,尤其是耐久跑测试时,针对可能出现的作弊现象,教育学生诚实守信,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动作示范失误可能是每一个体育教师都遇过的,为了保持好权威的地位,我们通常会找出一些开脱式的理由——不少前辈和同仁也提供了不少经验和方法,最常见的可能就是“错误动作示范”了,算是为自己找到了一块“遮羞布”。可哪曾想我们的这些小“伎俩”早已被学生识破,我们就起不到“实事求是、诚信”的表率作用,久而久之,降低了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诚信度。
2、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重构策略
2.1身正为范,在教师的言行中渗透德育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和表现者。教学比文字更重要,教师应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抓住机会,适当运用生动的教育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好的想法,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品质。
比如通过教师的仪表和语言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良好的气质和文化内涵,感受到教师对工作的热爱和自信心,从而以一种向师心去面对学习。当然,体育教师的语言应该文明和简洁,并且应该有很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通过老师的好话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语言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  
2.2体育教学的过程与德育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一般说来,体育课是由开始阶段,准备阶段,基本内容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德育内容可以说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计划之内,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形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如体育课的开始阶段是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内容、任务及要求,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我们除了加强出勤管理外,还要加强对所有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使他们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此,笔者以为我们重点可以从如下着手进行:
  一是将勇敢顽强精神的教育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器械体操的动作不是一两次课就能掌握的 ,要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努力掌握基本 技能,而且还要教育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精神。同时,鼓励他们对自己要有信心,让他们体会自信的重要性。
  二是将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教育与田径类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田径项目的练习既苦又累,枯燥无味。特别是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时,教师除了要对同学们进行跑的技术、呼吸方法、体力分配的指导外,还要对同学们进行中长跑锻炼的实践意义教育,启发同学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战胜自我,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地奔向胜利的终点。
  三是将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与球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多数球类项目都是通过 集体配合进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球类教学和比赛中努力培养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3、将德育渗透于教学评价中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教师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时,德育教育的内容才能在学生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的被接受,还能被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德育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情感意志等都充分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
总结
总之,把实施德育和素质教育的任务落实到体育教学之中是一场攻坚战,是对每一位体育教师的严峻考验。体育教中,坚持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就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为此做出努力,在体育教学中积极主动地为德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展现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高玲.中学生体育运动会的德育功能研究.教育学. 华中师范大学. 2013(学位年度) .
[2]杨惠娜.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时代教育》.2015年12期.
[3]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工作不可缺失[J]. 赵永森.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04期.
[4]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魏衍县,毕春雷.中国教师 2018年S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