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明:此文为湖南省常德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创意作业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数学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补充,有效强化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在当前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应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教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过程中,应注重数学作业的创意性,有效融入数学知识点,充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所以,本文对于如何设计创意性作业,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意作业;应用意识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推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水平、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如何创设小学数学创意作业,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实践层面进行理性探索。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领悟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拓展,教师必须要加大对课外作业的重视程度,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开放性和创意性,让富有创意性的作业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精神。因此,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应该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作业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数学知识去了解实际用途;第二,作业应该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和习惯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培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数学作业,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创意作业时,应该紧密结合实际生活,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从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有效解决现实问题。例如,教师在设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这部分的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入如下的生活情境:学校即将举办运动会,需要配备大量的体育器材,体育教师带着100块钱来带体育用品专卖店,发现篮球的价格为38元,排球的价格为27元,跳绳的单价为8元,羽毛球为每副22元,请帮忙估算一下教师分别购置这些体育器材各一样,需要多少钱?体育教师带着100元钱足够吗?该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可以发现,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数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设计创意作业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合理的生活情景,有效融入数学知识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有助于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应用意识。
二、丰富数学学习资源,强化学生应用意识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呈现出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数学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气象学、航天航空、临床医学以及市场调查研究等领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强大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创意作业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于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以及丰富的有效资源,去自行搜索相关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发展的历程,深刻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布置这种开放性的、新颖的创意作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广泛参与其中。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了解和认识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家里近一年来每个月的用水情况,判断对用水量的影响因素如人口、季节等,从而对于自家用水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并且作出今后用水的有效决策。通过该创意作业,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个经常会出现交通拥堵的路口进行调查,调查该路口汽车量、行人数量以及红绿灯间隔时间等,从而给出合理的考察报告以有效解决交通问题。通过设置类似的富有创意性的作业,加大学生的探究能力锻炼和培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应用数学的魅力所在。
三、自主实践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其中最为有效的手段在于向学生提供亲手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设良好的条件和机会,加大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完行程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如下作业: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行走的速度,测量一下家里到学校的时间,计算家里到学校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等。当学生学习完利息计算后,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零花钱存入银行,计算存一年时间后可以获得多少利息?学习完比例的应用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不同的比例制作饮料并且尝一下味道,判断哪种比例的饮料更加美味。通过设计这些具有鲜明创意性的作业,作业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四、拓展数学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外作业作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必要措施。因此,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知识,可以将课堂与课外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在创意作业中拓展和延伸课外知识,为学生提供无限创意的数学知识应用的广阔空间。如在学习统计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调查的方式及时了解家庭中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等,并且绘制相应的统计图标,分析费用的变化趋势。另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数学周记的方式,记录学生一周以来学习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相关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等。学生中的感受是什么?等等,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完善的数学认知体系结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均成为数学实践探索者,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数学模型。例如,在学习完单位这一章节内容后,学生对于平方米的概念仍然存在着较为模糊的现象,无法想象一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农田中进行体验,充分了解单位平方千米的大小,构建一定的参考对象。在学习完“长方形面积”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测量自己房间的面积大小,并且判断自己家地砖铺设的费用等。通过开展实践性作业,对于学生已经所学的知识点可以起到良好的巩固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水平。
数学作业具有非常高的教学价值,可以起到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意识到数学作业的价值,通过布置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的创意作业,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许海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意布置[J].知识文库,2018(24):99.
[2]施海英.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与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6):124.
[3]陆欣.让小学数学作业更具有创意[J].科普童话,2015(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