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感悟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感悟

作 者:严治军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实验小学,安徽 合肥 231199)

摘   要:备好课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关注学生的需要,以生为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课后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补充。教师只有课前备好课,课中“以生为本”,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后及时反思并改进。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备好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引言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以教师讲解为主,满堂灌的现象。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缺乏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因此就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过低,学生成绩提不上来。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从高效课堂抓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高效课堂已成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现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际做法谈一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一、备好课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
众所周知,备课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是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它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书写教案等多个方面”。
1.备教材教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的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越是情节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在备课时把教材领悟透了,在课堂上的讲解才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对于教材教法我们要创造性,灵活性的使用,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有用于生活,才能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备学生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能力,认知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因此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学情,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问题可问,能有话可说,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3.优化教学设计
在吃透教材教法和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出完整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具准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预测课堂中可能生成的情况和应对措施等方面,为上好课做充分准备。
二、关注学生的需要,以生为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学习活动。数学活动的核心是在活动中进行数学思考,没有数学思考就没有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因此关注学生的需要,以生为本,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创设良好,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授课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语言亲切,那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就会高一些,学习效果也会好一些。也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经历了学习的过程才能有所收获,对所学内容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教学外出旅游购票的问题时:某旅行社推出“xx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方案一: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 方案二:团体10以上(包括10人)每人100元。 要求的问题分别是:
(1)成人6人,儿童4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2)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我采用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并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去。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有时为了一个设计方案争得面红耳赤。在各小组学生分别达成统一意见时让他们汇报各自的想法,意见不同的再述说理由,最终达成统一方案。就这样学生在比较、分析、讨论中学会了新知并掌握了优化方案。
其次,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要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学习折线统计图时,我让学生先课下统计班级同学一周内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在课堂上就以此内容为教学点学习绘制统计图,结果学生们不仅学习热情很高,而且完成的都很好。这样的例子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的、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而是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像这样,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就会得到提高。
再次,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上发言的“闪光点,”多使用积极的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回答。回答正确的,有新意的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发现错误的原因并进而进行自我纠正,使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领悟新知。有时,学生课堂上所犯错误的类型可能正是我们备课的重点,这时我们可以及时地加以使用,使它成为课堂上的一个“亮点”。
最后,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和高效性。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的,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差异也各不相同,不论是认知水平还是思维发展实践能力等。课堂中的反馈练习,不仅是对新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更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
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后,我给出了这样几道分层练习题:
①24×1.3+1.3×76   (1.25 +2.5)×4   ②3.6×99+6.4    75×10.1    ③2.4×3.6+64×0.24    0.6×3.4+7.6×0.6-0.6
要求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这样的练习设计梯度不仅能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而且使每一位学生在练习中都发展了思维,增强了兴趣,并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课后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补充
有人说“教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的确,没有完美无瑕的课堂。“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课堂教学中的遗憾会促使我们去丰富自己的教学思想,去不停的反思推敲,努力寻找各种方法去弥补。而在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学能力会逐步的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要学会关注,捕捉,反思每一节课中的遗憾,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成就高效课堂。
总之,教师只有课前备好课、课中“以生为本”,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后及时反思并改进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徐世贵 翟雪曼《名师备课与课堂有效性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第214139号.
[2] 余文森《课堂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翻译著作类.
[3]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教育杂志类.
[4] 《新课程  小学》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