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成效1

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成效1

作 者:鲍红艳 (安徽省阜阳市六里小学,安徽 阜阳 2360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越来越科学,教学目标越来越完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促进学生阅读学习能力快速提高的重要方式。用数学课堂中的阅读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促进学生读题、解题速度的提高,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来讲有很大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练习;解题;方法

前言
提起阅读能力,大多数人所能想到的就是语文阅读能力。数学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也需要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教学语言和学科语言,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十分重要。利用课堂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利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更好地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能让学生高效利用数学语言。
一、带问题阅读,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助于学生个人思维的完善化。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很多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规律。这些数学语言简练性强,严谨性强,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数学语言是难以理解且比较枯燥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在设置问题时,讲究问题的层次性和启发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水平去设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阅读能发现问题的答案。鼓励性阅读,引导性阅读能够让学生养成喜欢提问,乐于提问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像统计知识,是小学数学阶段的重要内容,在多个年级的数学课本中都涉及到统计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根据统计中的分类与整理问题设置问题。像什么是分类?如何分类?如何整理?怎么整理更高效?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本数学语言的过程中,发现答案,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主动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还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统计知识涉及到数据收集与整理。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数据的特点,通过设置这些数据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如何分类?分类的技巧是什么?相关问题让学生在看似枯燥的数学语言中发现真正值得学习的内容。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课本中的数学语言是能够解决学习问题,发现学习问题答案的。在长期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惯性思维,将提问、质疑设置成为个人数学学习的一部分,这对于学生个人数学学习方法的科学化是大有益处的。
二、创设情境,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切学习活动,都应当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之一。给予学生动力,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在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的阅读兴趣,其主动学习意愿更强。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依据课本教学内容,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与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尚不丰富,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蹲下来教学,考虑小学生有哪些生活经历,能够运用到日常数学学习过程中。
像在讲解“克与千克”这样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起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中以动手实践的方式,积极参与生活情境。通过情境的参与,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数学语言。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课堂实践活动,调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它们的质量单位。允许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积极表达,积极交流,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克与千克。并通过阅读和情境的结合,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能够完成简单的换算。
三、讲究方法,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学习讲究科学性、精炼性、准确性,数学语言具有抽象性,这使得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容易。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不能像语文学科阅读教学那样,引导学生简单地浏览课本。学生毫无目的的阅读,会使课堂成为走马观花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通过阅读和思考的结合,读与写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在主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必要的数学知识。前文所阐述的问题引导,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通过技巧方法的使用,提高个人数学阅读质量的提高。
像在讲复杂的文字题时,很多小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语言,搞不清数学问题中涉及到的各类条件之间的关系。在列式时,经常将计算顺序搞错。面对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针对阅读方法加以指导。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缩句的方式理清题目中各类关键因素的关系。像简单的计算题,“180除以10与20的和商是多少?”在引导学生列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结果是商,是谁与谁的商。通过缩句,将问题转换成“180除以和”。再把和补出来,即10与20的和。像在做应用题时,像“小明有20张卡片,小红比小明多10张,两人共有多少张?”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缩句变成“两人共有多少张”,再将两人变成小明和小红,即小明有20张,小红的需要再次计算,即20+10=30。最后求和。老师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口述的方式将他们的阅读过程,缩句过程与理解、分析过程说出来,能够促进小学生数学阅读水平的提高以及解题能力的提升,实现综合能力优化。
结语
综上所述,关注数学语言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中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引导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用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给小学生减负,养成良好的数学语言使用习惯,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溢敏.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J].山西青年,2019,(5):174-175.
[2]唐芳.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2018,(52):51.
[3]顾庆荣.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J].魅力中国,2018,(52):55.
[4]张华平.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9,(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