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的交往互动,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缺乏互动的课堂缺乏灵性,难以激发智慧的火花,难以萌发思维的种子。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将师生互动行为归纳为三种形式: 情感互动、行为互动、认知互动。在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三者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提高互动的效果?
一、开展情感互动,共同营造和谐氛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学中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
1、运用肢体语言,加强心灵沟通。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言,它蕴涵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表情和眼神都是一种情感源,时刻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念三个方面进行塑造。
2、适时给予鼓励,激发学习热情。
在现实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学生既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这时,教师适时的肯定和鼓励就显得极为重要。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自信。
笔者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就常常表扬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如果他们回答对了,就会说“Good boy”, “Good girl”, “Great”, “Clap for him”, “Well done”或者“You are you are wonderful”等等来鼓励他们,此时总是能看到他们绽放笑容。正因为如此我任教的两个班级总是会有学生来我这里问我题目,学生的成绩和自信心都随之提高了。
二、开展行为互动,促进创新能力养成
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师生互动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游戏和表演是其中较常见的两种教学手段。
1、游戏激活课堂气氛。
鲁迅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啊,孩子对游戏有一种天生的认同感,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游戏同样也非常感兴趣。教学游戏不仅能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改善师生关系,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产生信任感、亲近感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9第一课时,起初教师设计了一个使用过无数次的生生互动的游戏—Act and Guess,显然,教师的安排也在学生的预料之中,激不起他们一丝兴趣。突然,一位男生小心翼翼地说,“老师,我来表演,你猜,怎么样?” “Why not? No problem!”此言一出,课堂随即炸开了锅,很多学生像梦中惊醒一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会因为师生带有灵性的参与,充满了感性的成分,具有勃勃的生机。
2、表演增添课堂情趣。
为了使英语课堂更直观、形象、生动,使学生所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教师往往会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精心设计两人对话、角色扮演、表演自编段剧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创造性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表达教材,达到活化教材的效果,从而使听、说、读、写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满生机与活力。
如:在进行语言功能项目“问路指路”这一教学内容时,可把教室当作一个城市,过道当作街道,桌椅当作商店。用它们来练习问路和指路的表达法。
三、开展认知互动,优化英语教学策略
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定的策略,使双方思维的活动通过某种形式体现出来。
1、拓展延伸,创生教学资源。
英语教材是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资源。但教材不是圣经,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单纯的教材是无法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的。教师可有意识地创设英语学习氛围,如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营造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介绍学生阅读大量的英文原文,学唱较受欢迎的英文歌曲,如一般过去时态与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现在进行时态、情态动词与歌曲《Sailing》,既巩固了语法知识,又丰富了学习生活。体现了英语教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原则。
2、互动评价,突显主体地位。
师生的有效互动为评价创设积极的条件。《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的评价活动中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真正“动起来”,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
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存在的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来指出其优、缺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一些不足之处,也可以经过学生互评来加以纠正。
创建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实践,做到心中有学生,使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精彩纷呈,充满活力,体现素质教育的方向。
[参考文献]
[1]http://www.xici.net/b357178/d32119505.htm·新课程标准100问.
[2]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4]刘兆义·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实践·学生双语报·教师版·第51期第5版.
[5]孙志蓉·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报·第50期B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