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阶段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开始,是启蒙教育阶段。人在幼儿时期,对自然、社会等都十分陌生,他们还不能形成一种系统的认识,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得以全面发展。本文笔者就从“生活即教育”理论出发,探讨幼儿园社会实践互动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即教育理论;社会实践活动
前言
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策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等曾明确提出:“幼儿园活动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的观点。《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教育形式上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挖掘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1、何为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由陶行知提出,是其主要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就是教育,而社会就是学校,其具体的教学方式是实行“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顾名思义,其是在结合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来进行教育,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模式。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人们的生活是如何,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生活对教育的影响极大。而若要实现有效的教育,就必须以生活为中心,开展生动而实效的教育活动。社会是人们所有生活活动所开展的场地,因而我们说社会是学校。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希望在教育过程中,能扩展学习的范围,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进行高效的教育,将社会中的人和事作为教学素材和教师,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是将教育法和生活费有效结合。教授和学习的方法都要以彼此为依据,其二者相互作用,均已“做”为中心。
2、“生活即教育”给幼儿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启示
2.1结合教学主题,挖掘社会资源
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从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挖掘有效的社会资源,从而让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持久的作用,激励幼儿保持正确的情感和态度。同时,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结合教学主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更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比如,在教大班幼儿《奶牛》的时候,教学目标要求幼儿能够用简单的图形画出不同形态的奶牛,并大胆添画出与奶牛有关的景物,使画面饱满、丰富。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少,很多幼儿没有见过奶牛,对于奶牛了解的较少,所以无论在启发幼儿语言表达上还是引导幼儿绘画上都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带领幼儿到奶牛养殖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让幼儿可以更直接地认识奶牛,观察奶牛的外貌特征,了解牛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等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2.2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形式
《指南》中指出:“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和合作的态度。”而我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故使传统节日与幼儿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拓展幼儿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合植树节,种下绿色生命,让孩子们知道植物也有生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关怀生命的情感。五一劳动节,带领幼儿访问工厂里的工人、扫马路的环卫叔叔等了解他们的职责,并通过为小区捡垃圾,擦健身器材等实践活动,真切感受各行业的辛苦,进而培养幼儿尊重劳动成果的情感;激发了幼儿保护环境,创建美好家园的意识。这些贯穿于传统节日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3激发幼儿主动探究意识,提高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效率
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变成“走过场”,而应该的幼儿的主动探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孩子总喜欢边看边窃窃私语。对此,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过于苛刻的责备幼儿,而是适时引导,换一种方式启发幼儿思考,让幼儿更投入实践活动中来。比如可以由幼儿提问,讲解员进行解答。笔者曾经在教学中就发现,这一举措十分有效,很多幼儿都带着“十万个为什么”,不停地发问。显然,这样开展实践活动,会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性。在一次超市体验实践活动中,笔者发现很多幼儿都会相互交流:“这袋饼干生产日期在哪里你知道吗?”“你看看封口,一般在那里的。”“这袋面包有几个呢?”“我看看啊,一排是四个,有两排,一共有八个。”他们在互动中分享着经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知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结束语
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体现,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陶冶幼儿情操,以提高其道德素质,规范幼儿的行为举止。将幼儿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增进幼儿与幼师之间的情感,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其思维能力,保持其活泼好动的个性。这种教学模式,能促进幼儿教学效益的提高,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浅析对“生活即教育”的思考[J].周奕欣.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2).
[2]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 吴梦昕.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1).
[3]“生活即教育”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 宋佳芸.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