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探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探析

作 者:罗亚妹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安定小学 542815)

摘   要:应用题属于综合类题型,考察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既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答题习惯,也需要学生有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准确地运用相应知识点解答应用题。可以说,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笔者就解析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教学;教学方法

引言
大部分小学生认为应用题是比较抽象的,甚至难以理解的,容易产生一种望而却步的心理,实际上笔者认为应用题也不是一块“生肉”,掌握了方向,掌握了考核要点,夯实好基础,也能将“生肉”“煮熟了”,还是可以成为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一道美食。换言之即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创新应用题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灌输”知识,应用题需要的是理解和分析。
1、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
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而应用题是小学生的“痛点”,我们何不化痛为乐,将应用题融入游戏教学中呢?既让学生爱上应用题,也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应用题,效率自然也会提升。笔者认为这是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比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时,我们完全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游戏情境:首先,将学生分成“买方”与“卖方”,准备好买卖的商品(水果、文具、生活用品),买卖双方可以自由选择商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其次是为学生的“商品”确定好价格,让学生自己给“商品”“标价”。接着是游戏过程,让“买方”走进各个“商店”中进行“买卖交易”,让“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计算交易金额,比如买一种东西花费多少钱,自己一共花费了多少钱,给100元,应该如何找钱。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理解加减法的生活用处,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当然,游戏结束,我们还应该结合总结和评价,激励学生再接再厉。课后再布置一个关于加减法的生活化应用题,强化和巩固。
2、引导学生正确审题、理解题意
  应用题和计算题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应用题是综合类题型,考察的内容不如计算题般简单明了,通常题干叙述比较冗长,内容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期间,要想从冗长的题干中抓取解决应用题的关键因素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此时需要依靠我们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理解应用题的题意,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教会学生读题、画图、提炼解题因子,将应用题中的各个数量关系用直观形象显现出来,理清思路,提炼题目中有用的信息,使冗长的句子简单化。
例如:明明和西西得知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没钱上学而辍学,准备将自己过年积攒的压岁钱捐给这些同学。明明一共积攒了58元钱,如果明明把自己的钱拿出15元给西西,那他们两个的钱就同样多了,请问明明和西西一共积攒了多少钱?
在解决这类应用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提炼关键条件:明明有58元钱,给了西西15元后两人的钱数一样。然后可以借助画图来理解明明比西西多出多少钱。最后算出两人的钱数总和。
3、教给学生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答题
当前应用题的教学目标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理解信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数学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明确应用题考核内容,考察的知识点,让应用题教学有的放矢,更具有针对性。  
比如遇到“分数应用题”时,我们首先指导学生找准知识考点,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然后依据自己储备的知识,得心应手的解决应用题。
例题:“A厂和B厂合伙生产一批零件,共240个,任务完成后,已知A厂生产的零件数量占整批零件的四分之三,请问:B厂生产多少个零件”。解决此题,首先学生需要知道这道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属于哪一类型的应用题。当学生弄清楚这道题是考核的分数概念和应用之后,根据所占分数比的“数量关系”,得出A厂生产的具体个数,B厂生产的零件数就迎刃而解了。通过指导学生明确解题的方向,养成解题习惯,则解答其他应用题也能节省额外的时间。
4、图文并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很多应用题都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方可以正确解答,但小学生思维恰恰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期间,我们必须引导小学生将应用题中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基于此,笔者就建议利用画图解题。   
如,例题:“把一个底面半径是6cm、高是10cm的圆锥形容器灌满水,然后将水倒进一个底面半径为5cm的圆柱形容器中,问圆柱形容器内水面的高度。”这道题属于高年级应用题,包含了圆柱和圆锥两大立体几何知识,观读题干,学生很难解题,这种题,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先作图,画出圆锥体与圆柱体,利用圆锥体积公式V锥= Sh,圆柱体积V柱=Sh,可以求出圆锥形器皿中水的体积与圆锥形器皿的体积相同为120m3,再结合圆柱的表面积求出圆柱形容器总水位高度为4.8cm。
图文结合的形式降低了应用题的难度,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更有利于其抽象思维与理解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数学应用题的综合性来开拓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作答习惯。当然解决数学一类应用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还应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应用生活规律解决应用题,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立平,胡帅.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A版,2014,(3):84.
[2]田军.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学周刊B版,2014,(2):169-169.
[3]琼琼.谈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小作家选刊,2015,(3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