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互联网下农村县城中学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互联网下农村县城中学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作 者:邹大平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中学, 四川 广安 638500)

摘   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非常重要,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二者由于各种原因又是相互割裂的。本文从更新家长观念,请家长“住校”学习对学生的教育,借助互联网将教育活动传播给其他家长,家长、师生共同参与教育管理活动等方面,帮助家长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达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孩子顺利成长、成人、成才。
关键词:互联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融合;策略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必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中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他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进步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办好家长学校”,这一纲领性文件既指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又直击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割裂,没有形成合力的问题。
湖南沅江三中少年杀师案,老师身中26刀身亡;江西永新初中女生一边嬉笑,一边骂脏话,接连对下跪女生扇耳光、拽头发,多次踹倒;河南原阳少年因为玩网游被父亲责打,放火烧家,烧伤父母烧死弟弟;云南镇雄留守少年新年喝农药自杀;……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恶性事件,无不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让人深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深度融合之紧迫。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融合尽管如此重要,但国内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也仅仅停留在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各自的实施策略方面做研究,对其怎样有机融合,形成教育合力方面研究不深,效果不好。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农村县城中学怎样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学生成长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障碍
通过座谈、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影响农村县城中学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融合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方面
1.观念陈腐。作为西部农村县城中学,大部分学生家长来自农村,他们大多数人把教育看成是老师、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事,教育由老师、校长说了算;即使是有点知识文化的家长,也普遍缺乏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意识。
2.素质低下。很多家长知识文化有限,素质较低,不懂教育理论,缺乏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能力。
3.心存顾虑。很多家长面子思想严重,虽然渴望了解学生,渴求了解教育方法(特别是“学困生”家长),但受“孩子犯错请家长”这一传统说法影响而不愿意到学校,不愿进班;或者害怕自己教育水平不够、学生不配合而被人看轻,或者害怕教育管理方法欠妥给班主任添堵。
4.心有余而力不足。西部农村经济落后,不少家长迫于生活压力,万里迢迢远赴沿海打工挣钱,虽有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想法,但却让孩子和老人留守家中,一年难见几天,见面之后心痛孩子尚且来不及,哪里顾得上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
(二)学生方面
学生不愿家长来学校,主要是心存顾虑。一是害怕心理,一方面受“学生犯错请家长”这一传统说法的影响怕老师告状,另一方面怕家长向老师反映自己在家中的问题;二是防御心理,不愿老师和同学过多的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影响自己在老师、同学心中的形象。
(三)学校方面
老师方面,也心存顾虑,担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后,暴露出自己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影响自己在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声誉,进而给自己的教育管理造成阻力,带来不良后果。另外,学校是否允许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也是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融合的一个客观因素。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措施
(一)更新观念,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融合的基础。
意识影响行为,人的进步,首先是观念和意识的进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融合的第一步,就是要转变家长、学生和老师的观念,尤其是家长的观念。让家长知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师能起到“智力支持”的关键作用,能解决家长教育中某些非常“头痛”的问题。
1.信息引导,感知家校融合教育的作用
通过微信、QQ、短信向家长发送教育孩子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案例分析,体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作用。
2.培训家长,树立家校融合教育的意识
让有时间、有愿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家长到校参加家长学校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经验,反思自己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提高其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意识。
3.建群讨论,碰发家校融合教育智慧的火花
创新交流沟通机制,建立由家长、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的QQ群,家长和老师QQ群,家长微信群,制定群规约束言行。让家长、学生和老师在群里互动,共同探讨对同一件事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进而激发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智慧。
(二)模范引领,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融合的关键
选择有时间、有一定教育能力和有提高教育水平愿望的家长作为家校教育融合的先期学员,将其中条件最好的1名模范学员作为助理班主任,让其到校、到教室全程了解和参与班主任教育和管理工作,通过助理班主任做好示范带动其他家长参与教育和管理的热情。
1.直播班主任日常工作
让助理班主任通过家长QQ群、微信群直播班主任的一天工作,从早上住校生出早操,全体学生上早自习到住校生晚上就寝;从教育迟到学生,安排并督促卫生扫除到晚会班级情况总结;从个别学生谈话教育到重大活动组织安排,使更多的家长认识教育孩子的方法方式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学习班主任的谈话教育和处理技巧。
2.参与班级教育与管理
分见习期和独立期。见习期间以班主任意见为主,通过班主任对有关问题的阐释,让助理班主任关注班主任如何观察学生,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处理学生违纪等,并理解其中的教育思想,之后试着让助理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独立教育期间,要放开手脚给助理班主任教育管理的空间,班主任不必到场(避免因班主任在而使家长束手束脚),助理班主任通过电话或者QQ向班主任通报和给出处理意见,待班主任分析、认可同意后实施。
3.上传助理班主任教育管理影像
用手机图片和视频配文字的形式通过家长和老师QQ群直播助理班主任出早操、早扫除、早到校出勤等情况和学校的教育活动等(如运动会,主题班会课),让不来学校的家长也能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和学校教育情况,反思教育问题,进而产生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念头。
(三)活动设计,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融合的催化剂
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深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是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走向深度融合的助推剂。
1.师生、家长共同参加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定期召开有家长、老师和学生参加的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拉近亲情、师生情。一是观看大家都感兴趣的经典影片,探讨其中的教育深意。比如观看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并一起谈观后感、谈理想,让家长谈人生体会,分享生活体验,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是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专题班会。比如针对学生玩手机游戏,开展“拒绝手机游戏 铸造辉煌人生”的主题教育活动,让老师、家长、学生在同一张横幅上共同签名承诺,不作手机控,不当低头族。
2.家长和学生参与班集体民主管理
让家长、学生作班集体主人,参与班级事务管理。首先召开班级家长和学生大会,选举出家长代表、学生代表,让他们和班主任一起共同商议班级公约,制定量化考核奖罚细则,并在全班家长学生大会上讨论通过,提高学生自觉维护属于他们的班级公约的意识和积极性。
学生违规,由代表们集体裁决,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家长有责任,陪学生一起受罚,增加学生对班级公约、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3.家长、学生和老师共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家长和学生到校外参加有益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捐款、做志愿者、照顾孤寡老人、植树和郊游等,通过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重新领会教育的真谛——最有效的教育是以启迪、激发为主要手段,使培养对象主动获得自我发展的活动。
4.营造如家温馨班集体氛围
遇到节日,组织家长和师生在教室过节,让班集体成为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让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感受到家庭的爱和温暖。比如,家长、师生一起在教室吃粽子,话端午;一起吃月饼,读月亮诗歌;教师节,为老师唱一首歌。
遇到有学生生病,家长和部分师生共同去探望,送去祝福送去关爱。
对家长在外地务工的留守学生,让有爱心、有意愿、有时间、有能力的家长做他们的干爸、干妈,义务陪伴孩子读书,解决孩子相思父母之苦;做留守学生的精神依靠,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5.召开成功分享会
在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下班级获得学校荣誉时,在学生表现受到年级、学校表扬时,在学生学习连续进步时……让家长、学生和老师一起,走进农家乐共同庆贺,让受表彰的学生及其家长走上红地毯,让家长做“新闻发言人”,通过分享成功的喜悦,让亲情更浓郁,也让家长更愿意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所有的活动都有助理班主任收集好影像资料,适时在班级家长群里转发,让更多的家长理解、支持、放心。
通过请家长进学校当助理班主任并直播出去,让家长了解学生采取了合适的教育方式,也让广大的家长学到了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助理班主任的引领下,不少的家长通过接触和教育其他同学,反思自己引导教育学生的方法,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家长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不敢到校,不再“愁眉苦脸”。
学生们通过跟不同陌生家长接触,明白了家长的苦心,由原来“狂荡不羁”变得“温顺懂事”。有家长感慨,孩子破天荒地与她一起从学校返家,聊了一路的天。学生学习习惯和学法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在学校统一考试中,班总平超同层次班级20.1分。
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深度融合,能够形成教育合力,能调动各方力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将恒凤.《实现对传统家庭教育扬弃 构建现代家庭教育新理念》(《动漫界》2015年28期).
[2]赵忠心.《教育理念决定家庭教育成败》(《动漫界》2017年12期).
[3]孔霞.《庄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科教导刊》2015年6期).
[4] 王焕宝.《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初探》(《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年36期).
[5]王龄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研究》(《黑龙江科学》2013年12期).
[6]黄结珍.《现代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教育》2017年34期).
[7]张辉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反差之我见——兼论家庭教育应走出误区》(《科学决策》2008年12期).
[8]韦廷彦.《如何办好农村家长学校》(《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