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妙用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妙用

作 者:韦卫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雷江小学 530114)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 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创设各类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使学生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运用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兴趣

前言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设障布凝,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由具体形象、数学问题、学习情境构成。本文笔者就从情境教学的“妙”和“用”两个维度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情境教学的“妙”在小学数学中的价值体现
1.1游戏化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通过情境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游戏教学一直是个百试不爽的教学方法,而小学生们由于天性纯真烂漫,更喜欢游戏,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便可通过创设情境游戏,让学生能够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学到数学知识。例如,数学接力游戏,通过激烈、紧张的数学问题接力,使学生在动口、动脑与合作中学会情景中显示的数学知识;再如,数学谜语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的问题中,通过对谜语的不断探索、分析与推理,最终获得谜底,学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这种科学、合理的情景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还使学生乐于学数学,喜欢玩数学游戏。
1.2探究性情境,增强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小学数学要对学生进行培养,要提高其学习能力,更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和学习活动,能提高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时,老师要建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在课堂导入时,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问题情境,设计的问题有挑战性和探究性。同时不是很难,学生经过思考和研究能有效解决,进而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并且问题也不会过于简单,使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而没有了探究意义。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通过这个思考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能获得相应经验。例如,比如,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正方形知识后,老师提出问题“请动手剪出不同图形,进行拼接,哪些图形能组成正方形、长方形等”于是老师组织学生动手剪出直角三角形,两个同学的同样直角三角形可以组成长方形、正方形;也可以剪出其他图形进行拼接,进而形成其他图形,这样学生可以对多边形、图形变换等知识有了直观理解,对学生学习多边形面积等知识有很大帮助。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研究和探索,并把抽象知识直观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其学生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和信心。
1.3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结合生活原型使学生置身于数学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们仿若于生活氛围之中,并学会在生活中利用数学。例如,在学《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过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影像,使学生对循环这一概念有初步理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循环现象。学生便会指出每周七天是循环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循环的等等,接着,教师再引申出4÷3,10÷3,142÷22等数学知识中的循环现象,从而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含义。再如:在学《圆的周长》时,结合学生的冬季长跑活动导入:“每天课间操时,我们班都会排成四列纵队绕操场跑上几圈,那么是里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还是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呢?”“要准确地计算出长多少,需要计算圆形操场的什么呢?”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的问题情景。学生用所学习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这种快乐是无法言喻的。
2、情境教学的“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遵循的原则  
一是兴趣原则。情境分为很多种,但是无论我们创设何种情境,首先都应该遵循兴趣原则,所创设的情境一定是能够吸引学生,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促使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良好状态。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感兴趣了,才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才能为学习数学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数学意识原则。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将数学与儿童的生活、数学经验有效地整合,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分析、提炼、推理、探索和发现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锻炼,完成数学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是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建构,而且经历了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也获得了对数学的情感价值观体验。 
  三是辅助教学原则。情境教学法终归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工具。所以,在运用情境教学时,我们必须让情境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我们的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教学情境必须为教学的内容服务,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小结
总而言之,特定情境的创设不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同时也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要我们教师合理创设多样化情境,定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活学生思维,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伟伟.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J].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8):37-38.
[2] 朱新科.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6):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