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们教学观念的转变,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但是,目前在语文教育中,将情感教育很好的融合在教学中是非常困难的。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综合水平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改革,情感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教育的改革要提高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缺乏许多生活的阅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情感的体验比较缺乏,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引导,帮助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着重提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促进情感教育开展的策略。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情感教学,小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检验出自身对知识水平掌握的能力,使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水平和自身的学习状态,对学习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感交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水平进一步的进行了解,并加以指导。因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思维方式,有助于提升综合能力。
(二)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式的课堂模式,教师主要以讲为主,学生主要以听为主,即使教师的能力水平再高,这样的教学模式还是会使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没有很高的学习兴趣。采取情感教育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思考探索中牢记知识点;另一方面,学生在自己进行探索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答案,使学生充满了成就感。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1]
二、如何促进情感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情景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学的模式是比较单一的,学生与教师之间是缺乏着沟通和交流的,这样很不利于开展情感教育。在语文的教学当中,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创造教学的氛围和情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切实的体会到学习内容中的情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够加强对课文的印象,还可以更加贴近课文,感受文章赋予的力量和情感。通过设置一个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感知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例如,在对课文《春天在哪里》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课文中所讲述的春天的美景。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让学生表演课文的内容,在学生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2]
(二)通过结合实际,进行情感体验
在对语文进行学习时,课文中会包含着许多情感,例如:亲情和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我们祖国的热爱之情等。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对这些情感进行正确的理解,这些情感是学生未来发展上必不可缺少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实际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的情感感受中来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课文,还可以使学生能够丰富自身的情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例如,在学习《妈妈的账单》这一篇课文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解时,去耐心的引导学生去回忆自己和父母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把课堂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通过课文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通过这篇课文,可以体会出父母对孩子的爱,使学生可以主动在生活中为父母分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课文的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课文,还教育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三)要对课本进行深入挖掘
在语文的教学当中当然离不开语文的教材。在对语文教材进行学习时,要物尽其用,充分的发挥教材的价值。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使学生进行朗读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在语文教材当中,有一部分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对于据的分析来领悟到文中的情感;而有一些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比较的含蓄,这就需要教师的带领,和学生进行多次的朗读才能深入的体会出文章的内容。因此,想要顺利的实施情感教育,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把握好课文中的多层含义。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在这篇文章中具体写出了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虽然表面上是看乌鸦为了喝到水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但其中的含义可以延伸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应该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方面。
(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树立孩子的信心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意识。对于价值观念和情感意识的教育,不能仅仅靠口头上的教育和指导,要使学生真正的进行体验和思考。学生通过了自身的体验,最终才能形成自身的情感意识,但这种科学意识并不都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对学生的情感意识形态要有着科学的评价。面对学生在学习或者是生活中犯的错,教师要寻找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学生,不能一味的批评或者是责骂,这样会使学生缺乏勇于尝试的精神。如果学生出现了逆反的心理,会更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都比较的活跃,他们通常在表现后渴望得到表扬,或者是认可,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或者是沟通中,应当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认同。学生获得鼓励后,不仅会很开心,还会树立一定的自信心,从而实现了情感教育。[3]
结论
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时,你要注重情感教育的开展,重视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同时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对教学的内容要进行深入的了解,结合实际的现实生活,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对学生要使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和评价,使学生可以建立足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 梅仕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10):32-182.
[2] 吴锦.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6,08(09):80-100.
[3]张婷.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读与写,2017,09(03):33-50.
作者简介
马冬梅;1968.1;女;甘肃东乡;中专; 一级教师;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