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农村中小学生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的溺爱及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农村中小学生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的研究,前人认为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当中,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的孩子,是班里的主要问题学生,他们当中有的存在撒谎问题,有的总是拿别人的东西,有的有暴力倾向,有的则有逃学的问题。因为学习方面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
[关键词] 农村留守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 情绪调节
青少年心理健康已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在我国的小学中,有不少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学业进步。此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前几年的一项调查发现,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
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繁荣,农村也大力推行机械一体化。于是,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不断繁华的情况下,新的问题即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却日渐突出。
由于农村中小学生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的溺爱及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农村中小学生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的研究,前人认为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当中,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的孩子,是班里的主要问题学生,他们当中有的存在撒谎问题,有的总是拿别人的东西,有的有暴力倾向,有的则有逃学的问题。因为学习方面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他们非常的想念父母,一旦谈及其父母,表现的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有的甚至对父母失去了亲近感,萌生了讨厌、怨恨的情绪。
中小学生年龄多处在7—14岁之间。在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的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如何让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地成长,是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很多专家也做过大量的研究。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农村留守中小学生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农村中小学生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我认为,家长要多跟孩子交流,尽可能地保证每天跟孩子通电话,多跟孩子谈谈心,多跟孩子沟通,对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跟孩子的感情是重中之重。此外家长要主动跟老师联系,通过跟老师的交谈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同时可以跟老师交流一下怎么教育孩子,以便能够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
2、交给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格罗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健康。留守儿童由于常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疏导,常常比较冲动,经常为一点小事而把矛盾激化、放大,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出于比较紧张、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培养留守儿童情绪调控能力尤显重要。
培养留守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善于抓住机会,教会留守儿童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比如,在感觉到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写日记、谈心的方法来舒缓压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让他们掌握了一些具体的情绪调控方法,能缓解他们内心的压力,减少人际交往中的冲突,有助于和其他孩子和睦相处,大大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学校教育。全方位、多渠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的根本的方法。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以减少或不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必然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开展。我们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工作,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内容;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如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中。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教育网络,并统一协调三方面力量,组成强大合力以大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除在课堂的教育外,还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为他们提供向书本,向他人,向社会学习的机会。如: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小说等。丰富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感情,而且通过他们的亲身的实践活动,去明辨是非,美丑善恶,正确认识社会、人生、世界,并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方法,学会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理想。
为农村留守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农村中小学生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讨,更需要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