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作 者:王明福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谢家小学 741200)

摘   要:语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尤其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阅读能力作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阅读教学的目标模糊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但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阅读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每一个课时要实现怎样的目标并没有客观的测量标准,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呈现出随意性,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对内容进行随意解读,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以及学生要达到的水平。
2.学生阅读基础不牢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基本上成为学生全部的阅读资源,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各种各样的作业占据,没有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并没有监督,没有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很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为只有多做题才能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和分数。
3.阅读过程以教师为中心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对阅读内容的解读结果,没有相对的自主性,学生对文本没有自己情感的投入,没有思维的分析,没有参与性的交流,学生对阅读产生陌生感,不会主动地激发自己的兴趣,没有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课前充分预习
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自学,了解了知识的重难点,在上课的时候便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然而大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在预习时仅仅是查查生字,读读课文,并不能够达到预习的目的。所以,教师应做好预习指导。指导学生预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明确目标。在初期应先给学生划定预习的范围,指导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之后逐渐过渡到为学生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文章中找出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鼓励学生质疑。预习过程中,除了摘录课文的词句,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处质疑。
最后,教给学生标记的方法。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就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在文章中进行标记。做记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回忆出预习时的问题,并注意重点难点。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着重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2.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静结合。语文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并且语文课堂应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文章就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但是许多老师害怕课堂太冷清,通过不断的问答来使课堂气氛活跃,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束缚住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形成思想上的惰性。还有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课,没有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无法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师便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学生,此时,教师不是在引导,而是在牵引学生。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指挥棒亦步亦趋,长久以往,会使学生对阅读失去探究的兴趣。这种表面上看上去的“高效”,但无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利于其可持续性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低效”的教学活动。符合生命节奏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教师只有将将思辨的时间真正留给学生,长久以往,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3.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活动,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学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与创造。教师要通过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让学生以发现与探究的思想进行语文阅读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是各种感情的充分体现,教师要利用眼神、语言、动作、神态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并用这些情感来感染学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教师以真挚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才能被感染。
4.对作品进行演绎,促进作品的延伸
阅读教学不仅是单一的文字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本阅读与情境表演、角色体会等联系在一起,使抽象文字内容更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例如,当教师考虑到文本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存在,而对话的感情只有在真实的交流情境中才能够体验。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采用文章的语言表述,但是需要用表情、语气、动作来表达语言的情境和各样心情,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对文章蕴含的道理和情感有了深刻的感受和认识。
结语
如果我们能提前布置预习、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就能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 张思燕.  新课程(小学) 2019年03期.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 李明伟.  中国农村教育 2019年12期.
[3] 新时代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程军伟.  中华少年 2019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