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也是人成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品。而如何来汲取这些营养品呢?阅读就是主要渠道之一。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学生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九年义务教学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做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加强课内阅读,同时也要注重课外阅读,要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由此可见,阅读之重要性。本文笔者就从课内外阅读两个维度解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模式
前言
所谓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发展满意”,这是对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诠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涉及的面是非常广泛的,在“如何提高有效性”的问题上,笔者进行了如下实践和探究。
1、立足于兴趣,搭建以“以问导读”的阅读教学模式
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索的源泉之一,更是学生主动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我们首先应该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为导向构建阅读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在阅读的世界中恣意徜徉,以通过阅读来汲取到满足自身语文综合能力提高的养分。大部分中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厚,缺乏主动性,尤其是男同学,没有乐趣可言,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显然,这种思想“禁锢”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成长,也让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埋葬”了。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该关注学生兴趣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制定教学形式,比如“以问导读”的模式。在学生阅读课文前,先设置好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吊足学生胃口,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冲动”,继而再真正展开阅读教学。
例如教学《故乡》这一文时,笔者就采用了“以问导读”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月是故乡明”,乡情已积淀为生命中的血肉、精魂。透过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园,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屋,我们能触摸到的是先生流露其间的对故乡的喜爱、思念。1919年先生返回故里,卖掉老屋,举家北上。这次诀别故乡给了他怎样的体验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仔细品味,谈一谈你的体会。
2、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搭建小组合作阅读模式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要想让学生深刻地领会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情感,有时候单靠学生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的,个人的思想总是比较局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更容易唤醒更多别具一格的想法。因此,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小组合作阅读模式也是不二选择之一。
笔者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时,就开展了两个自学指导模式,第一步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初步掌握文章内容和描写大意。第二步是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首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说说驳论写法的特点,小组讨论对方的错误观点以及支撑论据是什么?交流分析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究,思考:①作者既然认为对方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②“一到求神拜......麻醉自己”说明了什么?
如此一来,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就同一个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和交流,形成思维碰撞,从而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解读文本,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的阅读教学堪称为有效阅读教学。
3、选择多样的阅读途径,构建自主阅读模式
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以课本阅读为基础,在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后再作课外阅读的延伸,进而再去读社会、读人生这部无字大书,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也就意味着阅读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尽可能实现课内外结合。而课外阅读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因此,为了实现阅读的有效性,我们必须选择多样化的阅读途径,为学生构建一个有趣的自主阅读模式,从而唤醒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更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对此笔者的建议包括如下两点:
一是开展课内各种语文活动。配合语文课本及课外阅读内容,我们可以在校内、班内举办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作文比赛、课本剧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巩固课内课外阅读知识;还可以办手抄报、办文学社刊物,办壁报、黑板报等,从征题到写稿,到版面设计,全由学生自主完成,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是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课堂,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时刻与社会接触,教师应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去体会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去鄙弃社会生活的假恶丑,去同情去关爱,去憎恶去批判,把社会作为第二课堂。这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也是一种极好的训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语言的输入过程,能够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奠定基础,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新课改教学要求学生要能够独立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作为新时期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教会学生阅读,为学生构建真正有效的阅读模式,从而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最终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A]. 陈晓红.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 2018.
[2]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设计之我见[A]. 李珍.中学教育科研2017年1-2期(总第212-213期)[C].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