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阅读是英语输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英语语言能力的关键环节,中学生需要通过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真正的阅读,学生应该始终是阅读的主人,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加上行之有效的阅读模式及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保障一个真正有效的阅读,也才会有在此基础上有营养的输出和智慧的启迪。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自主阅读;RSSR阅读模式
笔者2017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与亚美欧教育研究院合作的“十三五”名为《中小学生英语自主阅读提升学习效益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的研究, 2018年笔者的《Tomorrow’s Jobs》课例荣获第二届《中小学生英语自主阅读提升学习效益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课例展评初中组一等奖, 2019年5月本课题顺利结题其研究成果被评为优秀课题成果。现将课题成果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分享: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们希望探索真实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阅读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目标语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实验改革。通过符合学生不断变化的真实阅读兴趣、真实阅读目的等教育因素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动力,减轻学生英语阅读的焦虑并通过真实语境真实语用功能和真实语义的阅读输入,从而提高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为真实语用目的而阅读真实英语篇章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并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文化的深度和厚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初中生阅读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言技能中的“读”技能的五级标准为: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达到 15 万词以上的课外阅读量 (教育部2012)。那么,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现状如何?他们在阅读方面有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他们英语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所任教学校的八年级两个班级共7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数据分析如下:
(二)问卷调查研究数据及分析
1.对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40.3%的学生对于英语课外阅读没有太大的兴趣,49.5%表示对英语课外阅读有时感兴趣。我们对这49.5%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大部分学生表示只有在老师指定他们阅读时,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2. 英语课外阅读的动机调查,大概只有一半的学生表示进行课外阅读是出于应试的目的。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老师指定某些读物带来的压力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二是学生没能把课外阅读提高到自身个性发展需要的高度。
3.英语课外阅读的来源,72.7%的学生并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读物。11.7%的学生表示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而只有15.6%的学生在之前已经接受过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读物的指导。这说明学生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上缺乏系统性的指导。
4.英语课外阅读的时间,有71.4%的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半小时的自主阅读时间,大部分学生在访谈时表示作业太多,没有时间阅读,而只有10.4%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天自主阅读半小时,且大部分同学认为阅读不如刷题效率高,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大。
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校中学生课外阅读初始兴趣不足,对于材料的选择比较迷茫,缺乏阅读策略及技能的指导,课外阅读时间没有保障。基于此,我们及需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学情的课外阅读之路。
三、原版阅读教学初探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市面上推广的适合中学生的英语课外读物犹如雨后春笋,如何在茫茫书海选择符合我校学生学情的读物,教研组老师们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最终定为阅读原版书籍。原版读物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获得原汁原味的感受,虽然是同样的内容,译文版翻译得已经很好了,但是始终无法跟阅读原版的乐趣相提并论。中文原著翻译成外文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不仅仅是写一个故事、写一些道理,他的语言当中还包含着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还包含着说这种语言人的习惯,包含着他的价值观、人生观,还包含作者的专属写作方式,特有的表达语气等,文字虽然是写在纸上的,但是每个人的文字还是会带有他自己的语气的。像是这样一些无形的东西,是很难被翻译出来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英文原版阅读。鉴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阅读喜好,我们选择了深受国外儿童喜爱的由兰登书屋出版的Magic Tree House和欧洲Helbling Language出版机构引进的黑布林系列,整套读物全彩设计、图文并茂,将经典小说与当代作品完美结合,可全面满足我校初中学习生的英语阅读需要。
(二)阅读模式初建的理论探索
英国著名教学法专家韦斯特(Michael West)认为:“教授英语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培养直接阅读能力。”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信息的获取多少取决于学生的阅读量。学生阅读量的提升主要通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来实现的。通过自主阅读,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英语自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即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方式进行阅读,而不是按程式化的课堂活动进行阅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通常是持续性的,是一种进入高度投入状态的阅读。不依赖教师和课本,以持续的默读为主要形态,重在理解文本的内容,获取大量信息,享受阅读乐趣,同时也思考和解决阅读中的语言问题。有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也与英语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相吻合。
(三)阅读模式的构建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提出 “输入假说理论”, Krashen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i+1。这里的1就是当前语言知识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之间的距离。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i+1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以“输入假设理论”为基础提出的一种RSSR (Reading阅读-Sharing分享-Showing展示-Ranking提升)阅读模式。师生“共读、齐思、同享”,齐思即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学生对阅读的遇到问题进行收集,课上分享,小组讨论解决。整本书阅读过后,可以设计延伸性的活动,如:基于文本的role-play,高于文本的故事续写接龙,甚至对故事情节的批判改写。
具体一本书的处理采取1-1-1阅读模式指学生运用“一个总结、一个问题、一个句子”来处理一本书。“一个总结”是指运用who-what-where-how 的模式总结一个故事的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一个问题”是指就故事文章提出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与批判的能力,“一个句子”指学生分享书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培养学生批判与评价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整体阅读,还原了阅读的真实面貌,开放式的阅读氛围慢慢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制作reading log、可以制作ppt、可以做阅读笔记、思维导图或阅读手账等,不管用哪种方式,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用英语思维思考和表述,分享读书心得,从而增强自身的英语理解和感悟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体会与反思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时代的英语教师要教更要思考,这次课题给了我们思考和成长的机会,我们应将阅读教学提升到阅读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并了解为何要进行阅读。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英语学习亦然。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学习的主要输入渠道。真正的阅读学生应该始终是阅读的主人,英语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琦. 《英语学习》2019年第5期《使用“1-1-1模式处理故事文本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以(多维英语)17级Superkid Heroes 为例”》.
[2] 葛炳芳.2013.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3]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4]吕彦甫.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OL]. http://www.cnki.net/, 2015.
[5]姚婵. 基于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八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研究[J/OL]. http://www.cnki.net/, 2018.
作者简介
郭倩倩, 济宁孔子国际学校初中实验部英语教研组长,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于核心刊物,主持《中小学生英语自主阅读提升学习效益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的研究,荣获第二届《中小学生英语自主阅读提升学习效益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课例展评初中组一等奖,曾获得“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省级优课,曾获获得第十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师反思数字故事DST优秀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