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阶段是人们开始接受系统性教学的最初阶段,小学教育能够奠定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参与世界、融入世界,能够培养小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格品质与思想道德品质。小学班主任是学生在校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还要承担起培养小学生人格品质,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责任,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探析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路径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方法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社会认知不全面、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小学班主任不仅要保证小学生的在校人身安全,督促小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学习,还要重点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质,与小学生进行日常沟通,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班主任教师的教育任务较重,工作范围广、工作内容繁琐,很多小学班主任无法适应这种繁琐紧凑的工作节奏,从而无法形成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影响了日常工作,不利于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够起到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品质,带领小学生认识世界的教育作用。
一、形成良好心态,融入学生思维环境
(一)坚持班主任的“耐心”、“细心”、“爱心”
首先,小学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耐心、细心、爱心及责任心。班主任在与小学生进行日常交流时,要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正确认识小学生认识能力有效的特点,细致观察小学生的情绪特点,若发现有学生产生不安、躁动、紧张等情绪时,要耐心暗敷,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引导及建议;若发现小学生存在说谎、乱丢垃圾等情况,则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供帮助,比如:单独拆穿学生的谎言、暗示学生谎言被看穿、暗示学生不可以乱丢垃圾、主动捡起垃圾进行示范等[1]。
(二)融入班级的小学生集体
其次,要积极融入小学生集体。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小学教育理念逐渐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小学班主任教师认识到小学生主观思想的重要性,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活动空间与思想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班主任教师不能过度解读“自由”、“开放”、“主体性”的意义,而是要合理把控学生的自由空间范围,为学生提供合理的交流、学习及活动空间,并参与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成为“朋友”,适时为学生提出建议及引导,保证小学生思想方向和行为方向的正确性。
(三)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
最后,小学班主任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我审视观念,形成终身学习意识,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班主任管理理念,汲取成功的班主任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强化班级管理能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促使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班主任教师要兼顾班级管理工作和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班主任进修及学科教学交流活动,学习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观摩优秀的学科教学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班级学生的成长状况,适当引进学习到的管理与教学知识,从而形成独特的班级管理方法,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技能,促使班主任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实现管理与学习之间的良性循环[2]。
二、全面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
(一)强化自身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班主任教师展开工作的基本能力,是班主任教师做好班级管理,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传递教育理念的主要职业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帮助班主任教师高效完成工作,还能帮助班主任树立自信习,提升班主任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班主任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强化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简明扼要表达主要思想,促使学生准确知晓班主任意图;还要能够生动形象地讲解学科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3]。
(二)形成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接触外界世界的程度较浅,通常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班主任教师要想彻底融入学生集体,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就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理解学生的思想方向。班主任教师要适当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并通过灵活、多变的想象力开展课堂教学,与小学生产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此外,良好的想象力还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提高班主任的综合能力,促使班主任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三)提高自身分配注意的能力
大多数的小学生均具有注意力不集中,专注时间较短的问题,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大脑发育不完全,没有形成成熟的行为机制导致的。小学班主任教师要正确看待这一问题,遇到班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耐心引导学生注意力进入课堂教学,并引进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自身分配注意力的能力,强化教育教学效果[4]。
(四)强化自身的组织能力
小学班主任教师还要强化自身的组织能力,从而保证班级管理及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班主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有目的的锻炼自身的教材组织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班会组织能力、家长会组织能力、集体组织能力及课外活动组织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强化自身技能,形成积极心理品质,游刃有余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5]。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小学班主任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价值,积极调节自己的工作心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耐心、细心和爱心,让小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友善,主动融入学生集体,参与学生日常活动;还要提升自身的班主任职业能力,强化自身教育专业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及分配注意的能力,提高自身想象力与组织能力,全面增强自身的班主任工作综合能力,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秀梅.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45.
[2]王红.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15):170-171.
[3]李一鸣.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370.
[4]李远,陈舒音.福建省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现状的调查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07):126-128.
[5]时运,李玉华.近十年来国内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4(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