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开放式异龄游戏在3-6岁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开放式异龄游戏在3-6岁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作 者:马玉敏 (昆明市教工第一幼儿园 650000)

摘   要:异龄游戏是使得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交往能力及适应社会能力的主要方式,儿童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获取更好的社会生活适应技巧,在异龄游戏开展的基础上能够推动幼儿更好的和他人交往,开放的异龄互动游戏方式是将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和综合活动及家园活动等一体化的多功能教育活动。在真实社区模拟的基础上融入更多世界多元文化元素,推动幼儿在异龄互动游戏中体验生活,推动幼儿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关键词:开放式异龄游戏;3-6岁幼儿教育;应用

当前教育改革实施的主要目标就是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和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幼儿阶段本身属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个体素质结构完善的主要时期,需要在这一阶段明确教育的方向。在开放式异龄游戏应用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自然化人际交往的生态环境,使异龄幼儿一起游戏的时候弥补当前存在着的缺少异龄同伴交往环境的问题,对幼儿社会适应不良的现象有效改善,为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也奠定比较好的基础。
1、开放式异龄游戏在3-6岁幼儿教育应用的意义
近年来,多数情况下,教师在对学生发展情况关注的时候,对幼儿的在异龄区域活动中,能够得出异龄之间发生的认知冲突比较显著,异龄之间所引发的模仿及示范等产生的结果明显要比教师的设计更加自然,和幼儿的发展和比较符合,一些年纪相对比较大的儿童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教年幼孩子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也会向年幼的经常在向年幼孩子展示自己,会在游戏的时候纠正年幼幼儿自身的行为,幼儿虽然不会具体请教相对年长的孩子,但是他们会出现模仿年长孩子行为的现象,甚至一定情况下也会询问一些问题。这些不经意的教学和学习,使得异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年长孩子在使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向年幼孩子解释及年幼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年长孩子询问的时候,他们不仅能够超出自身本身所具有的水平,同时也能够对他们能够挑战的最高水平充分反映出来,因此能够得出异龄之间逐渐形成自然的教育环境,每个不同年龄的幼儿都可以在其间确定自身的位置及发展空间。
2、开放式异龄游戏理论依据
2.1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认为幼儿教育需要将幼儿作为中心,教育也就是生长,也就是生活,也就是在经验基础上的发展,幼儿课程教学也主要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实施。经验主要是从幼儿的行为中得到的,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多数情况下会从自身看到的和接触到的内容出发获取比较简单的经验,且这些也就会融合成学习的基础,也就是杜威先生提出的做中学。通过模拟真实的社区和世界多元文化元素的融合,使得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并且感受最初的快乐。
2.2异龄交往理论
英国教育家埃利斯认为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儿童和同伴之间也会共同成长,而和成人之间的互动相对比较少,在具体研究的时候能够得出,儿童交往的时候,这些儿童和年龄有差异的儿童交往活动的开展相对比同龄人而言是更加频繁的。
2.3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属于认知发展中的内容,最近发展区理论已经被我国幼儿教学工作人员在理论层面得到更多的认同,受到更多人的欣赏,尤其是近些年以来,不同发展水平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推动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发展,但是在具体研究的时候也明确得出教师在对学生的平均发展区域掌握的时候,幼儿的发展本身也没有能够对这一理论本身所具备的效应展示出来,但是在混龄区域活动实施的时候,在对其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明确异性之间所具有的认知冲突,在异龄之间引发示范及模仿,这一方式相对比教师的设计更加自然,这一方式和同龄孩子之间的互动及影响也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着不同的影响。相对年长的幼儿虽然不存在有目的和有意识地教幼儿相关知识和技能,但是其经常在向幼儿展示自身的时候,也会在对年幼幼儿行为纠正的情况下,幼儿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的向相对年长的儿童展示自身,也会经常对幼儿行为加以纠正,幼儿虽然不会有意识地请教年长孩子,但是幼儿会经常模仿相对年长儿童的言行,且在出现疑问的时候会提问年长幼儿。不经意间的教学和学习能够推动异龄之间得到相互挑战,这些幼儿可以超越自身的水品,能够反映出其自身的最高水平,这就是异龄之间的社会建构。每个幼儿自身的经验和能力都可以在自身的最近发展区中得到有效充实和发展。
3、开放式异龄游戏在3-6岁幼儿教育应用的措施
3.1园方和教师提升对游戏的认识
当前多数幼儿园对异龄幼儿共同游戏的理解较为肤浅,存在着认知不正确的现象,因此,这就需要两者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加深幼儿园教师对游戏的认知,对于园方而言,需要明确异龄幼儿共同游戏的基础上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比较大的帮助,异龄游戏在实施的时候,对于幼儿而言不仅能够做到强健体魄,也可以充分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有效加强幼儿沟通交流程度,这些能力都是在知识内容学习过程中所无法掌握的。在这一认知的基础上,园方可需要促使异龄幼儿共同游戏活动加入幼儿园教师的绩效考核的内容中,在幼儿共同游戏案例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幼儿教师对游戏的认知水平。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能够在互联网或同行业间的交流得到相关学习资料,在不断模仿及创新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游戏组织能力及指导能力[1]。
3.2在组织中确立目标,适当分组
在游戏开展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选择游戏的目标,教师在开展游戏之前可以首先告知幼儿游戏的目标,帮助幼儿能够将自己的热情和思考能力投入到游戏中,这也就不会使得一些幼儿由于不了解游戏目标而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在异龄幼儿共同游戏实施的时候,需要在对幼儿分组的时候要求每一个小组中幼儿年龄结构存在着异龄的特点,不然无法使得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展示出自身的优势,在对幼儿分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帮助幼儿首先实施分组处理,在后根据幼儿的年龄调整组内的成员,这一模式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可以推动幼儿选择权得以实践,提升幼儿游戏的配合程度。同时,在分组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对幼儿游戏设置加以调整,例如对于3-4岁年龄段幼儿可以设置比较简单的游戏,而对于5-6岁的幼儿可以设置相对困难游戏,从而优化小组分工[2]。
3.3在游戏过程中适时以大带小
异龄幼儿游戏开展的时候,也要教师在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所具备的特点基础上,帮助这些幼儿充分展示出自身的有点,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在学习和模仿的基础上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场内巡视,在幼儿游戏的时候,对困难解决的时候主要应用介入的方式实施,遇到幼儿存在着无法有效完成的游戏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帮助组内年龄大一点的幼儿积极引导年幼的幼儿,使得幼儿之间的沟通能力得以提升,提供帮助幼儿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增强,对年幼的幼儿而言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具有教育意义,从而实现异龄幼儿游戏开展的教育目标。游戏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推动教师关注和鼓励年龄较小的幼儿充分做到独自对难度比较低的内容加以完成,而在这些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年龄较大的幼儿对游戏中难度比较高的内容加以完成。在这一基础上混龄的优势不断凸显出来,教师在这一基础上对幼儿的适度表扬能够帮助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有效提升[3]。
3.4通过异龄评价构建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氛围
在游戏结束之后,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对幼儿游戏的效果加以关注和重视,在这一基础上促使幼儿能够有效对其他异龄幼儿的游戏情况加以评价。在实践的过程中,大龄幼儿对低龄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比较欣赏,而低龄幼儿则对大龄幼儿难度较高的游戏成果较为羡慕,在这一良性互动的氛围中,低龄幼儿得到大龄幼儿对自己的赞赏,自信心能够得到有效培养,而大龄幼儿在感受到低龄幼儿的钦佩之后也会提升自信心,同时对这些幼儿团队合作的认可程度的提升存在着重要影响,能够提升其参与课堂中的积极性,使得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主动程度也能够得到明显提升[4]。
结束语
进行开放性异龄游戏的幼儿性格多数比较乐观,也比较善于和其他人交往,具备比较强的合作能力,对幼儿之后的发展也存在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蕊.混龄游戏对幼儿的影响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1):177-178.
[2]王燕.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235.
[3] 梁许彤.幼儿园开展混龄游戏的价值与指导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8(10):151-152.
[4] 李花. 3-6岁幼儿开放式异龄游戏实践研究——记23幼嘟嘟小镇大环游[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