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高学校主要将就业视作主要导向,而德育教育亦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对职高学生有效教授德育,可以让其树立正确三观及法治观念,更能让其重视专业课的学习。本文笔者将站在职高教师的视角,对相关问题简要探讨,望可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高学校;德育现状;班级管理;分析
要想全面提升职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帮助职业学校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增强整体的德育工作效率。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职高学校的德育现状并不乐观,学生生源一般,社会方面也存在不良影响。接下来,笔者将从职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原则入手,对相关问题具体讨论。
一、职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原则分析
创建科学的德育体系,并根据本校的特点入手,举行丰富的实践活动,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入手,明晰学生个体发展存在一定规律,其主要由主体、客体互相作用。进行德育教育时,班主任应该重视学生个人思维,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同样的,德育工作应该符合行业变革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相关的实践活动中调动学生及教师的积极性,让其共同参与德育工作,如学生志愿者、主题教育等均是不错的选择[1]。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需要相应的工作实践检验,要想判断学生有没有提高思想品德,一定要借助实践活动总结,只有这样才可以客观评价职高德育工作效果,进而从结论入手,采用针对性的改善方式,提升整体工作成效。要想提升德育工作的教授效果,首先便需要班主任抓住职高教育的具体特点,从具体问题入手突出德育教育特色,区别对待不同的学校与专业,预设好理想的德育成果。同样的,达到德育工作目标需要借助相关工作展开,德育的工作内容便是德育活动的重点之一。从当前情况看来,多数职高学校的德育教育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内容较为陈腐,班主任需要正视这一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总的来看,我国多数职高学校教授德育的目标比较合理,不过具体实施时,过于看重大方向,经常忽略学生自身情况,更不用提随学生的发展规律展开教授,久而久之,德育工作便偏离了预期的教授目标。目前,职高学校的德育教育更为看重主观印象,没有考量教授的环境因素,评价环节不合理,与现实情况脱节[2]。实施德育工作的相关人员总是运用传统标准判断学生,主观色彩非常浓厚,更有部分人员使用禁令的手段要求学生,如果他们和既定标准不同,便会否定斥责他们,评价的整体过程脱离现实。
二、提高职高德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我们都知道,职业教育需要依照岗位及市场需求培育人才的职业技能,在职高学校中,学生主要任务便是掌握职业技能,不过这并不是学生的唯一任务,我们应该从学生个人条件出发,重点教育学生的价值观与职业态度,将职业意识与高尚情操视作教授目标,从而更好调动学生能动性,并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虽然教师的工作为教书育人,不过因为具体岗位不同,往往只有德育教师与班主任教授德育,其他教师往往觉得德育与自己无关,这种情况一定会使德育教育无法有效开展,阻碍学生发展,也无法明晰自身理想,更不用说提升职业素养。职高学生在毕业之后,往往会走入社会成为工作者,他们需要先建立正确职业观点,并服从社会与国家的职业要求[3]。职高学校应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与职业理想树立目标,结合职业道德理想和教学过程,这样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被企业所认可。结合职业特点与专业教学,学生可以在成为工作者后养成良好的道德及品质,教授专业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职业习惯与意识等。
以职高学校的会计专业为例,教师可以在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里渗透德育。在引导学生养成诚信人格的时候,教师需要在锻炼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与法制观念。开始入校后,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学校及企业文化,并普及会计道德规范和行业要求,让其了解职业道德会对社会造成哪些影响,进而增强其法律意识,在无形中提升自身的内在品质,让他们明晰会计专业的学习及道德目标。同样的,我们也应该改革此专业的考核标准,在评定成绩中加入道德元素,完善理论知识的讲授。再者,我们还需要看重会计专业的实践部分,实践部分不但可以有效提升专业技能,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注入会计的道德要求。改革传统上的实训教授,教师需要借助岗位分工定位学生角色,营造企业的运营场景,把会计实务变得更加具象直观,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实践及感知专业能力[4]。最后,有关实践的评价需要运用结合自我评定、学生互评及教师评定的方法,明晰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笔者认为,学生需要在学习生活中将自己对同学、教师及班级等的观点用周记的形式进行表达,这需要教师特别强调。在开展这项活动时,笔者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随意敷衍,大多数同学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他们希望班主任可以帮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评价他们的时候,可以多运用激励性质的话语,减少批评的部分。每到评价的时候,先重点表扬进步大的学生或好现象。如果一定要批评,也应该就事不就人,不要直接点到学生名字。每个人均有自尊心,班级里成绩最差的同学也是如此,教师应该尊重所有同学,让他们知道应该尊重自己、尊重他人。除此之外,我认为不论学生的成绩怎样,他们均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需要找到它们并赞扬它们,这是教师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学生心理需求方面,信任与爱是学生最希望得到的,他们都希望在充满信任与爱心的氛围中成长。要是班主任用发自内心的信任与爱看待学生,学生便能将教师视作知心朋友,并把心事主动和教师分享,诉求解决方法[5]。我认为,师生间的信任和尊重是高效管理班级的初始阶段。
四、班级凝聚力是形成良好班风的支撑点
当深刻了解并研究学生之后,教师已经可以初步知道哪些学生学习成绩好,哪些工作能力强,性格活泼或腼腆。在大致了解学生情况后,应该让大家推荐自己。在考虑学生情况和他们的自我推荐后,笔者选择了团委及班委成员。在班级管理时,开始的时候基本全是笔者管理,所有事情我都要过问。在一段时间之后,笔者感到非常的疲惫,也明白要是再这样持续,毕业后班干部也不会锻炼自身的领导能力。因此,笔者开始尝试着淡化管控角色,将权力放给学生,并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自身能动性,不再让他们做我和学生的中间人。一段时间过后,班干部已经可以很好的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这便是班级凝聚力的体现,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班风、班貌。同样的,班主任关心班级是凝聚班级的前提,班主任不可将自己视作师长,习惯性的讽刺、挖苦乃至训斥学生,应该将自己视作班级的一份子。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尊,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自尊心,并着重保护它们,并公平对待学生,不可因为学生的经济状况、相貌美丑及成绩等因素对学生有刻板印象[6]。始终表现对学生的热情,恰当的对他们批评或奖励,相信做过班主任的教师便会明白,主动将真情付出给学生,学生便会用真情回报自己。当班主任和学生存在真情与关爱后,班级将变得更加凝聚,德育教育的开展也会更加高效。
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职高学校的德育教育需要从现实情况出发,进行相应措施的实施,管理班级也应该预先了解学生,形成本班的班风班貌。相信二者可以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学校里得到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沈晟.职高班主任德育工作优化策略探究[J].才智,2018(16):17.
[2]袁春亚.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高生专业特点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7(17):104-105.
[3]刘念.职高学校德育现状分析及班级管理[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5):40.
[4]陈雪梅.职高学校德育工作之班级管理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5):41.
[5]王成. 职高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思考[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6]禹崇香.职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解决策略[J].学周刊,2015(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