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探讨

初中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探讨

作 者:苏 文 (河池市南丹县城关镇中学 547200)

摘   要:当前教育界出现了两个高频词,一个是“安全”,一个是“质量”。在倡导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学校始终应该将安全纳入第一要义,要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这是每一个教学者应该遵循的教育理念,本文笔者就从一名中学体育教师的视角出发,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和规避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前言
目前,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提供一个强健的体魄。但是由于体育课程本身的特性,它又容易使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发生身体伤害。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避免学生受伤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管理。
1、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1.1教师方面
体育教学与普通的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相比较而言更具有危险性,存在着安全问题。当下很多体育老师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意识还是相对比较缺乏的,在防范问题上,很多老师并没有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使潜在的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清除,从而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安全得不到保障,由此可见,教师安全意识的缺乏是体育活动中出现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1.2学校方面
个别学校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更多关注于文化课,对于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意识也比较淡薄,没有把“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同时,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需要借助于体育器材,但个别学校体育设施陈旧,且疏于保养检修,使得体育课上学生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1.3学生方面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天性活泼好动,但相关安全常识却不足,这也使得他们在体育上喜欢挑战高强度、高难度的练习,或者急于求成,不按正确动作要领行动,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与此同时,许多学生学业负担重,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比较差,体育课上运动强度稍稍增大就觉得很累,甚至开始出现面色苍白、满头虚汗等不适症状。
1.4其他方面
体育教学通常是在户外进行,有时候还会用到特殊的体育器械,所以也就受到更多的客观因素影响。特别是户外上课会受到环境、气候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严寒、酷热、暴雨、积雪等恶劣的自然天气条件会给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也给教学造成不便,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规避策略分析
2.1防患未然,加强各类安全预防工作
  目前很多安全事故出现严重恶化,往往是由于体育教育缺乏预见性,即未能在事故发生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危害性。所以教师需要有防患未然的理念和意识。笔者以为重点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在课程中加入自我保护内容,教师需要将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和方法教授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模拟训练,深化意识和思想; 
二是强化安全检查,特别是对于学生的穿着进行仔细检查;
三是将课前热身锻炼落到实处,要求学生务必进行充分的锻炼,活动僵硬的关节和肌肉,提升肌体的柔韧性,即可以减少一些小意外事故发生。
2.2加强师生安全培训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
要想有效解决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学校应该对师生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在安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树立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还要组织培训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必备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在教师上岗前,应该对教师的安全方面的知识进行考核,如果不过关,禁止其进入工岗位。并且在教师工作中,还要定期对教师的安全知识进行检验。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掌握充分的安全知识,才能保证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的掌握。
  2.3加强管理,保证安全设施防护效果
  对于安全设施管理而言,也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体现。首先,学校需要做好安全设施的定期维护,特别是对于一些安全防护位置的维护,即在保证设施正常功能的情况下,提供更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教师需要对安全设施进行观察,对于一些防护不足的措施提供相应的补救措施,例如单双杠设施的位置处于水泥地,教师则可以在底下加垫海绵护垫,以防止学生因为意外摔落造成损伤。
  2.4完善监督,便于及时处理意外事故
  对于体育课程来说,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在一瞬间,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体育课还需要多多监督学生的行为和举动,特别是对学生即将开始的一些危险行为要进行及时的制止,同时普及体育安全知识教育。对于一些安全问题要进行有效而科学的救护,比如一些学生出现脱臼问题,若教师接受过一些专业急救方面的培训和知识,则可以帮助学生接回脱臼关节;若教师没有这种能力,则需要保护好受伤学生,同时及时通知校医或者相关懂得急救知识的人员。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体育课上容易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让我们开始深思安全教育,尽管有些安全隐患是非人为因素,也许不可控,但是我们教师也应该具备防范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安全事故防范意识,并且加强学生安全预防措施教育,完善安全事故监督机制,从安全的源头到事故发生,尽可能做到全方位预防和规避,尽己之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郭胜,刘贵博. 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改造与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9).
[2] 刘静春,宋华. 中小学体育场地缺失思考[J]. 湖北体育科技. 2009(03).
[3] 杨冬钧,付君芳. 浙江省城乡中小学体育场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消费导刊. 2009(05).
[4] 徐忠,许良,唐云虹.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中小学为例[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02).
[5] 谢卓锋. 对我国体育中考实施情况的审视与思考[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