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渗透传统文化,建设高素养语文课堂

渗透传统文化,建设高素养语文课堂

作 者:杨 敏 (江西省高安市大城镇中心小学,江西 宜春 330814)

摘   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让素质培养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获得学科基本知识,丰富个人传统文化见识,有利于学生汲取更多精神营养,成长为高素质之人。
关键词:文化;小学语文;传统;内容;文学

前言
语文学科的文化性与人文性,使其具有文化传播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理念,积极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阅读文学作品、表达个人看法的过程中,获取和使用更多的传统文化观念,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的本质。
一、利用文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文字,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学习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字、识字。与世界各国的文字体系相比,汉字体系具有独特性,汉字是表意文字。在中华民族5000年发展过程中,汉字的数量不断增加,文化色彩越显浓厚。汉字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小学语文教学去渗透传统文化,需要从文字教学中开发有效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有关于汉字的常识,使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民族自豪感的地方。
一些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汉字学习内容过于简单,引导学生识记,只需要让学生认清偏旁部首和笔画顺序。这样的教学观念是片面的,汉字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的每一个汉字都可能与其形近字产生混淆问题。在教师反复强调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学生出现识记错误。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入手,以渗透传统文化为目标之一,通过历史文化特点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产生识记的个性化理念。了解了汉字的字形结构,能够让学生的汉字学习更有窍门,也能激起学生的传统文化了解兴趣。
教师可以从小学生常犯的错误中选择几个,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切入点。像彩虹二字,对于成年人来说十分简单,但小学生经常将彩虹的“虹”写成红色的“红”。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也很明显,大多数人想不到天上的彩虹和地上的虫有关系。而是认为彩虹五彩缤纷,一定与颜色密切相关,在识记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教师关注学生的识记错误,从红字的偏旁部首切入,给学生讲一讲虹字的来源。在古代,古人认为彩虹出现在雨后,便将虹认作成为一种能够呼风唤雨的龙。而虫字旁,则与古人将彩虹认作为龙这一这一说法密切相关。小学生了解了这一历史文化知识,了解了红色的来源,便能够在实际的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
除此之外,小学生还会被一些笔画较多的汉字难住。笔画较多,字型难以分析的汉字,往往成为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教师可以从这样的汉字入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来源。通过不同时期的汉字书写方式,分析字形所代表的含义,让学生在发挥个人想象力的过程中快速识记。
二、利用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重要成员。古诗词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不仅能够传播古代语言组织方式,还向学生传播了许多民间习俗。教师可以利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给学生讲一讲中国传统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让学生在这些文化传统理念的支撑下,越来越多地接触古诗词,越来越主动地去学习,去理解古诗词。
像在讲解《赠汪伦》这一首古诗时,除了要学习生字新词,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李白与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和朋友之间聚散之时依依不舍的情谊。激发起学生珍惜友谊的情感认知,促进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正能量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教学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的真情实意。在一些小学生看来,古代人过于矫情,在与朋友分别之时没有必要如此伤感。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综合了解古时的交通条件。让学生认识到古时候的分别与现代人的分别是不同的,李白与汪伦分别之后便很难在短时间内见面,这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明显不同。通过讲解,小学生认识到古诗词中一字一句所传达的真情,站在真实的情境中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意,不仅能够快速完成古诗词本身的语言学习任务,还能受到良好的熏陶,将珍视友谊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之一。
三、利用阅读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题。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课堂中开发与传统美德密切相关的文学作品,促进学生全面学习,让学生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才能使传统文化真正深入到语文课堂中,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在小学阶段,《论语》、《百家姓》、《三字经》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小学生日常阅读和学习的对象。这些文学作品脍炙人口,传诵久远,带有明显的传统文化印记。教师可以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真理。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将其转变成为自己的认知,能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将文学作品中倡导的传统美德,转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像“亲师友,习礼仪”,便是在传播亲近师长,善待朋友,勤学礼仪,做有礼貌之人的传统观念。“父子亲,夫妇顺”则是在传达重亲情,重家庭的和谐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每日的一点点传播,让学生慢慢积累,让他们的人生观越来越积极,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越来越多。在阅读中获取成长的力量,是让学生知识丰富与人格丰富、素养提高的高效途径。
结语
综上所述,开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语文学科内容的文化魅力,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化化。利用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打造高素养语文课堂,是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升当代小学生整体文化素质水平的重要选择。
参考文献
[1]邓忠梅.小学语文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19,(23):57.
[2]吴校平.浅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19,(26):67.
[3]张静.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赤子,2019,(7):259.
[4]林雪红.渗透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简析[J].考试周刊,201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