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作 者:潘行斌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西 南昌 330046)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的教学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当前的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弘扬自身的个性,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不仅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作出了相关论述,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主体意识;培养;对策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更加提倡开展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性。语文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也能够得到不断的升华,这样才能够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并有效增强其综合能力,为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主体性意识是当今学生成长中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它包含着一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自身思想的支配下决定自身的行为,并通过思维和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进行一定的改变,不断达到新的目标。在高中语文的教学重视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探索,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愉悦,同时还能高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得到了不断的增强,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在各类学习活动中都有能力独立开展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从思想和行动方面都得到不断地发展,最终形成较高的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积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班级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也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不断引导学生去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并促进其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树立了较为权威的形象,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培养,为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需要认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在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其次,教师需要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来逐渐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例如,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与师生进行交流,这样能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促使每位学生都可以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逐步唤醒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再如,教师时常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学习的紧张感,能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开展学习,这样能够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可以适当故意地暴露自己的“弱点”,这样能够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使学生更加自信。
二、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堂课的时间基本都被教师的讲解占据,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进而探究的时间非常少,这样在无形中就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因此,要想使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得到有效的增强,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使学生能够形成自主的思维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不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课文《祝福》时,教师可以先快速讲解关于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并结合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此时,教师就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与思考,只有学习时间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学生才能心无旁骛地开展学习与探究活动,进而不断发散思维,在此过程中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将得到明显的提升。在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之后,教师再带领大家一起开展讨论,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共同学习的答案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在往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
三、优化改进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能够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和更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高质高效的学习,既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及时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例如,在学习《茶馆》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并将课文中的情景演绎出来。此时,学生需要在充分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不同角色的性格和心理进行揣摩,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课文的内涵,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再请每个小组上台进行表演,并由其他小组进行评分,这样的形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及时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通过评分这一活动内容,能够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茶馆》的知名话剧演出,让学生感受专业人士是如何将文章中的人物特征表现出来的,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在课后主动开展延伸性学习,不断积累新的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已经成为当代教师注重的内容,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优势,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主动开展学习与思考,才能不断增强其主体性意识,进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志明.学生主体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9,(5):70-71.
[2]李霞.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探究意识的培养[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9,(1):73-74.
[3]李洪荣.学生主体性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人文之友,2019,(2):261.
[4]杨振基.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途径[J].新智慧,2018,(3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