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切实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的探讨

切实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的探讨

作 者:董菊芬 (云南省建水第一中学 654300)

摘   要: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其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互相交流、促进学生共同提高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要遵循的原则,重点讨论了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以供诸位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多种高效教学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就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其与情境教学法一样,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可,且正在成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由于教师普遍对小组合作的认识不足,没有掌握正确的应用方法,所以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那么,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应当如何提升小组合作教学有效性呢?以下就是笔者对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问题分析
(一)形式主义严重
虽然学校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但仍有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的,依然采取直接讲授法开展课堂教学,只是在某些知识点处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地讨论。由于学生普遍缺少自我约束力,所以小组合作学习难免流于形式。
(二)分组缺少科学性
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小组合作教学任务,多数教师采取就近原则让学生自成一组,或者按照学生座位对学生进行分组。这就使得小组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部分小组综合水平高,部分综合水平低,从而导致出现小组学习跟不上课堂节奏的现象。
(三)学生参与度不足
出于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考虑,不少教师将教学重难点置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上。但实际上,参与活动且能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的只有少数优等生,而教师也忽略了与中等生以及其他语文功底薄弱学生的互动交流。
(四)忽视教学评价
这里讲的忽视,不是说完全忽视,而是说侧重于某部分而忽视了另外的重要部分。就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评价而言,教师往往会侧重于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小组内成员的评价;强调合作结果评价,而忽视合作过程评价。
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有效性要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
科学性在于以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际分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小组间的平衡性以及小组内部的差异性。基于学生的知识储备、综合能力、性格以及爱好,采取自愿、互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一组都包含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保证每个小组各个层次的学生比例相同。此外,教师要在各个组分别设置小组长、小组发言人、纪律监督员等,提高课堂管理的有序性。为了使学生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教师可让学生定期自由轮换岗位,促进学生展示个人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二)全面性
全面性在于学生全面参与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教学环节。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实时观察小组学习情况,还要特别注意每个小组中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同时,给他们提供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逐渐改善他们学习困难的境况。而且,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问题意识,教会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并使学生掌握从多角度探索问题的答案或者是解决方案。另外,教师也要加强对教学评价环节的重视,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小组合作主要解决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以及重点难点问题,所以,教师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三)合理性
合理性在于学习内容的合理。从教材的编排来看,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层次的,从浅到深,由易到难。这也就意味着,并非每一节课都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材中有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经过独立思考完成,无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所以,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前,要基于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充分考虑问题是否需要学生通过合作解决、要在什么时间开展小组合作、要为小组合作安排多少时间、学生具体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什么任务等。否则,小组合作有效性非但不会得到明显提高,反而会影响教学进度。
三、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一)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经过前面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教师对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首先应当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其一,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将自身置于学生小组合作组织者、指导者以及帮助者的位置,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其二,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研究,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方式。同时,积极参加学校语文公开课、教学研讨会,与优秀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探讨小组合作的正确教学方法。其三,不断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信息化教学技能,熟练掌握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方法,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及情感变化,并应用信息技术转变知识的呈现方式,以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影响小组合作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合作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当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教学游戏,充分发挥教学游戏娱乐与教育的双重功能,在激发学生合作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表演游戏,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某一片段,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扮演文本中的“我”“长妈妈”“闰土父亲”“先生”,真实还原文本中的场景。此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利用学生争强好胜、喜欢获得认可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例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教师可开展小组绘画竞赛,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济南的冬天”。教师在使用以上方法激发学生合作兴趣时,要特别注意对课堂时间的把控,不能过多地侧重于教学游戏及竞赛活动的开展,而应将重点置于文本知识的学习上。
(三)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给学生布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实际教学内容相贴合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掌握知识。这种方法既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也能促进学生共同提高,而且恰好与小组合作有相通之处,所以,教师可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以任务加强小组内部的合作交流。例如,在《纪念白求恩》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如下学习任务:“本文是议论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请你通过仔细阅读课文,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归纳。”再如,在《植树的牧羊人》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如下学习任务:“着重标出文章中表现牧羊人品格的文字,并围绕‘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进行讨论,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对牧羊人给你的启示进行写作。”
(四)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多数教师会忽略的教学环节,还有部分教师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存在片面性,他们认为在作业中给予学生评语、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就是教学评价了。实际上,教学评价包含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升、知识的掌握、与他人的交流以及自身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运用、教学行为的反思等各个方面的评价。实践证明,全面的教学评价能对小组合作有效性的提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当前教学评价方式基本都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而评价内容也偏向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评价机制。例如,在《鸟》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绘制课堂学习报告,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有关鸟的描写和思想情感的表达方法进行总结。在小组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全班学生展示,鼓励制作报告的小组自我评价。同时,鼓励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最后,教师再从各个方面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可将学习报告的制作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合作完成。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主要存在形式主义严重、分组缺少科学性、学生参与度不足、忽视教学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有效性的提高。笔者认为,要提升小组合作有效性,教师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以及合理性的原则,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采取多元化方式激发学生合作兴趣,同时,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加强小组内部的合作交流,并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创新,从而使学生真正在小组合作中获得知识,收获学习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郁新兰.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9(10):124.
[2]夏闽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9(04):92-93.
[3]刘生凤.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249.
[4]张桃娟.浅谈切实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0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