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儿童诗文本解读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儿童诗文本解读教学方法探究

作 者:金建林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中心小学,江西 宜春 330818)

摘   要: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解读文本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客观事物和思想感情,准确把握学习重点,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儿童诗是一种最接近儿童内心世界的文学表达形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大。正确解读儿童诗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的意义,探究了小学语文儿童诗文本解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文本解读;教学方法;探究

引言
儿童诗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内容浅显易懂,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趣味性,能够陶冶儿童的情操,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儿童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他们坚实的文学基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确解读儿童诗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有效解读儿童诗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感情,让他们感受到儿童诗蕴含的魅力,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的意义
儿童诗具有鲜明的韵律和节奏感,诗歌中包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生应该背诵一定量的古诗。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诗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因为儿童诗的韵律精致,节奏感鲜明,能够激发小学生的语文潜能。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的内容范围较广涉及大自然、生活风貌等各方面,学习儿童诗能够丰富儿童见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他们人言语素养的培养,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小学语文中儿童诗的教学在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他们的人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儿童诗的优美韵律能够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谐发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儿童诗的教学,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儿童诗的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小学语文儿童诗文本解读的教学方法
1.找准诗眼正确朗读儿童诗
儿童诗短小精悍,语言浅显易懂。优秀的儿童诗语言浅显却寓意深刻,禁得起时间的推敲,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使小学生乐于欣赏和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正面教育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儿童诗文本解读中要以读为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细细体味文本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情感。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首儿童诗时,为了学生把感情读出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活泼优美的语言为他们解读文本,先让学生对雪地里的小画家有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再引导他们自己阅读从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语调,然后再让他们自由朗读。学生读第一遍时教师主要看他们的字音读的是否准确,朗读是否流利。在他们朗读第二遍时,教师要引导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独有的韵律,进而培养他们的感性思维。在学生朗读完第三遍后,教师要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中出现的关键词,通过诵读让他们体味咀嚼诗歌中的情感。诗眼相当于诗歌的眼睛,主要通过核心的词语或者句子来表达诗歌的意象。在教学中找准诗眼能够让教与学的思路清晰而简洁,使阅读回归整体。儿童与成人的阅读有所不同,他们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他们在朗读诗歌时能够找到诗歌的诗眼,便能够整体感知诗歌的整体,了解诗歌的全貌,进而领悟诗歌的感情。
2.播放画面诗画互转
儿童诗犹如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涂鸦画,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帮助他们了解诗歌的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诗歌中的画面,把诗歌内容与视频和图片结合起来,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趣味性和人文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进而提高自身的素质。仍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诗中的画面,让他们边欣赏边理解诗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快速掌握诗歌内容,让他们由画生情,加深对诗歌的领悟。
3.联系生活以写促读
诗歌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小学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引导学生把诗歌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联系生活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首诗歌,雪是构成诗歌的重要元素,诗人在开篇就营造了富有生活气息的冰雪世界,以孩子的口吻“下雪啦,下雪啦!”引出全篇。整首诗充满童趣,让人读着读着就不自主的想要发现冬天的更多秘密。而且两个短句的内容虽然相同,却使用了不同的符号,这两个不同的符号蕴含着情感的变化。第一个下雪啦,让人们仿佛看到一个刚睡醒的孩子推开窗户看到外面漫天飞舞的雪花,孩子不由睁大了眼睛:下雪了。第二句下雪啦则充满了喜悦与激动。两个不同符号,代表了由怀疑到欣喜。不同学生的思想能力有所不同,同一首诗歌不同学生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时要关注他们的不同,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元化的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儿童诗文本时,要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他们仿照儿童诗的语言格式进行仿写。通过仿写进一步理解和解读儿童诗文本。
结语
小学语文解读儿童诗文本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发展。教师在儿童诗文本解读时要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让他们通过朗读体会儿童诗的魅力。通过朗读诗歌感受生活中的意蕴美。教师在解读儿童诗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让他们在解读儿童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诗中蕴含的情感,进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菁.基于儿童视角试探小学语文低段儿童诗教学[J].新课程·上旬,2018,(10):48.
[2]童倩瑶.雪地里的诗情画意 ——《雪地里的小画家》文本解读[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8,(1):34-35.
[3]屈华.《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文本解读[J].小学语文教学,2012,(005):46.
[4]薛雨梅.语文教材解读须注重文本的多层次结构[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6,(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