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园和家庭、社区合作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善用家庭、社区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可以打破“幼儿园是文化孤岛”的困境。本文旨在结合幼儿园和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现状,思考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途径。
关键词:挖掘;搭建;结合;整合
一、幼儿园和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现状
我们会经常看到幼儿园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或是在幼儿园有活动时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家长们也很乐意参加此类活动。我们也可以看到,幼儿的家长为了体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在接送孩子的时候,恨不得“独占”了老师,大有要求老师对其孩子实行“实时播放”之感。很多社区为了孩子就学方便都开办了自己的幼儿园,并注入了一部分的资金购买教学设备。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了吗?这些联系和交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但是,这些还谈不上各方的合作共育,只能说是信息的告知、报告或交流。简单的信息告知、交流,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家长育儿观念的转变,家长也对幼儿园的办学理念、方式缺乏全面的了解;社区开办幼儿园,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但是社区里的人力、信息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二、对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思考
⒈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
家长的言传身教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家长们为了能使自己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不产生负面教育影响,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无形中发挥了积极的教育作用。幼儿园可以发挥主导作用,改变与家长沟通的模式,建立起情感交流、信息互动的多渠道合作模式,如设立:宣传栏、家长会、家长学习班、家长热线、家园校信通、网络交流等等,为家长提供最新的育儿信息,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鼓励家长带头学习,营造爱学习的家庭氛围,用自己好学的精神感染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⒉搭建家长互助学习的平台
每一位父母在育儿方面都是一个学习者,幼儿园可以与社区一起,为家长学习育儿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例如:幼儿园可以利用举办专题教育活动的时候,邀请或发动有不同特长的家长参与策划、组织,让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联系、沟通。幼儿园还可以争取社区支持,创办社区父母、儿童学习活动中心、亲子俱乐部等。幼儿园也可以建立“家长论坛”,让家长谈谈育儿过程中的体会、收获或者是困惑。
通过幼儿园与社区的这些平台和渠道,家长们可以共享育儿心得、经验和资讯,父母学习、儿童教育两手一齐抓,增进亲子感情,有利于建设和谐社区,最重要的是把社区的整个家庭作为儿童早期发展的教育和干预对象,将科学育儿的工作全面推进。
⒊与社区的各种活动有机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幼儿园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可以与社区当前开展的文化建设、环境建设活动相结合,让教育活动更接地气,更鲜活。如:在社区开展“文明家庭”建设的时候,幼儿园就可以相应地开展“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宝宝”,“尊老、爱老日”等教育活动。在社区实施“垃圾分类”的时候,幼儿园就可以带领孩子到社区,看看社区里为了实施垃圾分类做了哪些宣传,提供了哪些设施,还可以开展“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和垃圾分类知识学习、“废物利用小制作”等的系列活动。
⒋整合利用社区丰富的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幼儿园可以与社区加强联系,充分利用社区力量和社区内环境,开办儿童玩具图书馆、儿童游戏室、儿童乐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与活动场所,为广大儿童提供多种接触社会、加强交往的机会,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在幼儿进行语言学习时,我们可以领幼儿走进社区,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汉字,留意店名、单位名称、楼层牌号、广告牌、宣传栏、交通标记等等,让幼儿指一指、看一看、读一读等。又如:我们在进行环境教育的时候,可以运用社区资源,搜集废旧物品,制作各种的环保小制作。我们还可以带领孩子感受社区建设的新变化,感受社会公德与社会规范,在与社会各界的真实的交往与体验中丰富社会认知、识别社会角色,获得社会交往的经验。
⒌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系列化、课程化
幼儿园应该把促进幼儿发展作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根本目标,而生活就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与学习途径。
幼儿园可以根据所处社区的文化、地域资源,结合幼儿的生理特点,按照《纲要》提出的: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目标的要求,开发共育课程。如:如:“社会”课程,我们可以开展类似“生活小当家”“小学学习生活体验”“小小银行家”等活动。“生活小当家”活动主要是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展幼儿生活技能比赛:叠被子、穿衣服、穿鞋袜,让幼儿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针对大班小朋友即将升读小学的情况,幼儿园与社区里的小学联系,组织“小学学习生活体验”活动,让大班的小朋友对小学的学习、生活要求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小小银行家”的活动,是将财商教育融入学校的课堂实践,幼儿园可以邀请在银行工作的家长介绍一下工作的特点,让幼儿学习金融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财富观。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李生兰博士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不仅是我国学前教育依法治教的需要,而且也是发挥学前教育的整体教育功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此外还能推动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国际化进程”。我们期待幼儿园、家庭、社会的教育能够优势互补,充分利用、统整各方教育资源,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