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作 者:顾春荣 余翠琼 (禄丰县特殊教育学校,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 651299)

摘   要:特殊学校是我国教育机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时期内如何更好地领会教育部门的教育改革精神,探索出更加切实有效的教学方略,是每一位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人员关注并致力于研究的内容。本文就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教育的有效性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针对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之后提出了在新时期内如何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教育的有效性,帮助特殊儿童和青少年们能够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特殊学校;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

1、引言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加大了对特殊教育方面的关注力度,近日,国办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的文件,该文件中对于特殊教育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论述。《方案》中提出: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保障特殊全体受教育权利,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组织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新时期内,作为特殊教育机构和从业人员,应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的号召,继续努力探索更切实高效的教育策略,以加快实现国家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目标。
2、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智力障碍儿童分类的问题
目前,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对于儿童的分类不清晰,而特殊教育学校相对于普通的学校最大的区别即在于学生的差异性更大,很难用统一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策略来进行一刀切的教学。因此这些特殊教育学校对儿童的情况了解不深入,对儿童的分类不清晰,就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分类,美国等国外先进国家的分类标准更加细致,类别达到8类以上,而我国的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分类相对粗放简单,很多情况具有较大差异的儿童被划为一类来进行教育,这样的分类方式对于儿童更好的接受康复教育是十分不利的。
(2)特殊教育诊断评估的问题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工作中,首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儿童进行诊断和评估。除了医院出具的医学证明和相关资料以外,特殊学校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其他方面的测试和评估,这样才能对儿童的实际情况更为了解,继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策略。但是当前的很多特殊教学学校仅仅依照儿童看护人提供了医学的文件和资料来进行评估,缺少对儿童进一步的测试,评估体系不完善,导致儿童的评估结果存在片面性的倾向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行业的问题,目前在特殊儿童的诊断和评估标准方面不统一,因此导致各地区各个特殊教育学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主观性,评估结果不够科学和客观;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问题,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怕麻烦,擅自简化了评估的流程,漏掉了检测评估的部分内容,继而导致儿童评估的结果不全面不客观。
3、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教育有效性
(1)正确认识智力障碍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康复工作是十分复杂系统的工作,因此作为特殊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学习力来继续对特殊儿童定义和内容细致分类和并进一步深入理解,继而找出特殊教育中的差异性,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2)细致划分智障儿童的类型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方案制定必须以儿童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基础,而这就需要特殊学校和教师们能够采取一套科学的评估及划分标准。一方面,国家相关机构应尽快完善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为广大特殊教育机构及从业人员提供方向和思路上的指导。另一方面,每一特殊学校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和划分制度,供所有的教师能够按照制度的内容和条例来认真履行,避免出现更多的主观干扰行为,同时也提高教师们的责任心,能够更加认真严谨地对智障儿童进行细致的分类。
(3)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
目前,行业内关于特殊学校教育的教材并不多,而不同的特殊学校实际的情况又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下,特殊学校的教师应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同时积极了解和学习同行业内先进成熟的经验,选择适应的教材,补充和编排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高效。另外,结合不同类型的智障儿童,在班级的安排上,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也应该具备个性特征,使用分层分类的教学方法,切实做到以儿童为本,因材施教,满足特殊儿童康复的实际需求。
(4)加强残障儿童早期的特殊教育
当前我国智障儿童年龄段在0-3岁的儿童比例较高,这部分儿童的早期特殊教育问题较为严重,很多儿童的看护人没有尽早地为孩子做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因此给儿童的后续康复教育加大了难度。为此,国家教育部门、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全社会都应该对这一问题予以重视,从儿童的早期着手,让智障儿童能够尽早进入到专业的特殊学校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儿童全面康复的几率,减轻智障儿童家庭负担,给这部分弱势群体送去关爱。
4、结语
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教育水平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进步水平、和谐水平,同时也是国民素质发展水平的一大标准。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提高我国整体的人力资源综合实力,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是新时期内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特殊教育的从业人员,应以高度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更多的特殊儿童家庭送去关爱,推动我国特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探析——基于特殊教学学校课程标准,赵斌,陈红,《教师教育学报》,2017(06).
[2] 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郭方玲,《中国成人教育》,2017(7).
[3] 创新特殊教育学校幸福班级建设的“用心”艺术,李龙梅,余国源,《中国教育学刊》,2017(S1).
[4]领会精神积极行动办好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学校,芦燕云,《中国特殊教育》,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