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
作 者:张冬军
(山东省平度市灰埠中学 266700)
大
中
小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表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针对课标要求,我在文言文教学中作了一些思考和尝试,以期在文言文教与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方法很多,有时可以在教学中信手拈来。比如学习《陋室铭》一文讲到“往来无白丁”一句时,这个“白丁”到底是指“没有学问的人”,还是指“平民百姓”呢?学生争论起来。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顺势讲了一个目不识丁的成语故事。原来古人常用“白”“丁”等字表示最简单的字。“目不识丁”意思就是连最简单的字也不认识,当然就不可能是有学问的人。再让学生想一想解释为“平民百姓”有没有道理,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样一讲,学生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就会印象深刻,而且非常有趣。
二、学法指导,培养习惯
叶圣陶告诫我“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一篇文章不如让学生掌握怎样学会更重要、更有价值。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摸到了索取知识的门径,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我坚持借助讲学稿这个载体和抓手,指导学生课前进行认真的预习,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执教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时,课前布置学生根据讲学稿自学课文,书面完成“预习导学”部分的内容。在“课前学法指导”中,我提供了这样的自学步骤: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力求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尝试疏通文句,把你不理解的词、句在课文中作上标记,在此基础上请书面完成“预习•导学”中的第2、3、4题。
2、跳读课文,在文中标出直接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尝试课前背诵这些句子。
3、搜集、筛选与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关的信息(完成“预习•导学”第1题),并结合这些信息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痴”行。
有了这样具体细致的引导和规定,学生才能知道课前怎样去学一篇文言文,通过读(读课文)、查(查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写(在文中圈画)、做(书面完成预习题)、问(提出疑难问题)等方式初步学习了一篇课文,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为课堂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工作。
三、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在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等。我在教学中要注意综合、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如出现频率很高的“之”字,情况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作代词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们)、她(们)、它(们)等;其次作助词,既可作结构助词“的”,有的时候无实在意义,可不译;三是作动词,这种情况不大多见。教学或复习这些知识时,须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要求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出例句,这样就能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目的。
对文言词、句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因而它应当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仅此而已还远远不够。入选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文学作品,这些文言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等等,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形成是很有影响的。因此,确立文言文教学是文学教学的观念,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理应成为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迁移延伸,形成能力
目前,青岛语文中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取材于课外,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很不适应,为了提升素养,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我尝试通过一些途径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其中途径之一就是学完一篇课内文言文之后,在讲学稿“拓展延伸”版块选择一篇风格相似、或主题接近、或语言特色相同的一篇课外文言文,并在文后设置若干题目,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如学完《岳阳楼记》一文,我在该课讲学稿中选择了《渑水燕谈录》中的一个片段进行延伸阅读训练: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注释】 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2)岁衣缣一匹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当然,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取材于课外,不是说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就不重要了,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虽取材于课外,但考点却在课内,而能力只能在平时扎扎实实的课堂学习中逐步形成。那种忽略课内文言文学习一味的进行大量毫无针对性课外阅读训练的做法,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