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课内存差异,课外求发展

课内存差异,课外求发展

作 者:赵春玉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赫尔曼·格迈纳尔中学 265500)

        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粒沙子;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一双叶子。同样,我发现人群似潮,看不到一模一样的一对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有差异的,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存在着差异性。但“差异”并不等于“优劣”,“差异”同样是一种教育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生活和学习中所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更应该尊重学生差异,合理运用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实施因材施教策略,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教学设计——充分预想学生差异
        我们常常听说这样一句话:教育要做到“目中有人”。所谓“目中有人”,落实到备课这个环节,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因为同一年龄段或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属于某个特定的“类”或“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组成这些“类”、“群”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有差异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预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一方面,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教师应加强课件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课件能顺应学生学的思路,而不是教师教的思路。用课件辅助学生的学,而不是用课件牵制学生的学。
  二、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利用学生差异
  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决定的,它具有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的。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情境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作为教师,可以预想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但是,决不能规定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已经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但是,由于学生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差异,使学生的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允许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有的方法在成人看来是最好的,但不同的学生却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不要把成人的学习方式强加给学生。
      2、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随处可见。数学课堂中表现最明显,探索一个数学现象时,同样的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思考问题也有高低、深浅之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让学生有阐述自己差异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3、每个人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有时一道题就有好几种解题方法,或者有正误之分。作为教师应积极面对学生间的差异,照顾这些差异,理性地看待学生的一切,包括错误,使差异教学随处可行。
  4、练习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考虑学生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地适应学生的差异。设计分层练习即: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说来,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习题。第一层次的练习,指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目的是过好"课本关",要求人人都要做;第二层次的练习题,指变式题或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这一层次的练习题,学困生必做,优等生可以选择做;第三层次的练习题,着重反映在思考性,开放性,创造性方面的要求,可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开放性习题,让优等生进行思考、练习。同一练习分层要求,有些习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要求,对学困生可以是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而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时,尽量要做到一题多解,以此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以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三、教学评价——充分承认学生差异
  课堂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于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
  四、作业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差异
        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我们可以安排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进行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能够融会贯通,他们有能力完成选做题,而且选做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在完成模仿性的练习和稍有变化的题目后,可以自选题目,通过自选题进一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水平,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课堂是学习的排练场,生活才是学习的大舞台,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利用学生的差异性,合理引导,使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活动经验,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肯定学生的想法,给学生以信心,相信学生会把生活演绎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