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当前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小学科学这种引导学生贴近大自然、学习科学内容的自然学科逐渐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思维与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师面临的教学任务。本文简要探究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深入,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展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除了要采取科学、新颖的教学手段之外,还要侧重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在小学学习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正确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习知识和内容,还能够加强小学生学习的效率。小学生一旦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便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科学、高效的进行学习,学习起来也会更加的轻松。
一、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在科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经常发现小学生喜欢动手实践操作,面对多种多样的实验器材,小学生往往难以掩藏兴奋的神情和心态,但是大部分小学生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进行动手操作。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这种问题,教师需要在让小学生自由动手操作之前,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通过活动大脑明确开展实验的目的,思考进行实验的思路和步骤,或者让学生探讨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需要达成的实验效果等等,充分活跃小学生的大脑,促进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最终确定实验的计划和方案,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水和水蒸气》相关的实验内容时,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提问,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如;“水蒸气是怎样形成的呢?水蒸气的形成与什么条件有着直接的联系?” 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比其他同学交流和探讨这些问题,各个小组成员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当中,最终能够确定实验方案,然后再通过具体的动手实验操作验证最终的结论。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完善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整体学习阶段,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所有的学科学习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由于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经常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总结经验结论,在以往的科学研究史中,大部分发明和发现都是经过科学家们细致的观察、总结得出的。比如;牛顿经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苹果落地的现象,才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观察能力十分欠缺,因此,科学教师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小学生在观察时要记录自己观察的实际情况,不能够歪曲事实,更不能够随意的篡改实验结果和数据,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科学研究中十分宝贵的品质。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耐心的重要性。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许多科学成果都要经历漫长的观察、实验获得,因此,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具备充足的耐心。学生要认识到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够简单的通过一个现象而得出结论,而是要耐心、细心的进行观察和研究,持之以恒的进行科学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能够全面的观察事物。学生在观察每一种事物时都不能够仅仅从单方面进行观察,而是要学会立足于多个角度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理论知识的获取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则很难完全理解教学内容,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理论与实践的自然学科,有时实践甚至高于理论。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习惯,为小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或者适应未来学习与发展时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这个实验探究内容时,小学生不容易接受抽象的“排水量”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对于小学生空间思维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实验帮助小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排水量的概念。当橡皮泥以球形的形状放进水中时,因为排水量较少,此时泥球会下沉。但是加橡皮泥捏造成小船的形状时,此时排水量较大,小船就可以浮在水面上。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学生可以更加透彻的理解排水量这个概念,此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际验证一遍实验结果,这样学生的记忆也会更加的牢固,学习效果自然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通过结合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通过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再通过实践操作完成实验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完善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纵雯阁.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03),11.
[2] 刘凤江.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3(21),11.
[3] 孙东林. 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小学教育,2016,(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