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德育教育不仅仅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健康成长,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育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在文化教学之外,还要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培养优良的品质。为此,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氛围。本文主要从实际的教育情况出发,结合德育教育的工作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多方面论述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有效方法
德育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活动,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科学地引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心理与生理急速发展的时期,外界的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教师这个时候要充当一个引导着,集结多方的力量与资源,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习保驾护航。那么我将针对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浅谈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1、学校生活的德育培养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直接的教育来源就是学校,并且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导作用是其他群体不可代替的,所以要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切记不可放过学校生活这一环节。但是德育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文化学科教学,教师不能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开展工作,要组织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思想与观念。就以“我认为的社会主义优秀中学生”为题,教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在班会上教师可以围绕这样的题目开展多种活动,于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领悟到其中的精髓,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优秀中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即兴演讲的方式,让学生上讲台来表达各自的观点,来谈一谈他们心目中“优秀的中学生”。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比如让学生从“你所认为的优秀中学生是怎样的?”、“如何成为优秀的中学生?”等视角入手。通过演讲,不仅仅是让演讲者的见解进一步加深,也使在座的学生受到了鼓舞,影响着全体学生向着成为优秀中学生的目标而努力。除了这样的班会活动,还有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讲文明,树新风”的文化宣讲会,校园艺术节等多种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校氛围,在校园生活中受到更多的启发。
2、社会活动的德育培养
社会是人们的大家庭,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任何一个成员的努力,人与社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那么要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就离不开社会活动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借助社会各个群体的帮助,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投入社会实践中来,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受到启发。比如每年三月五日是“学雷锋日”,社会各界会开展各种活动来纪念雷锋,同时弘扬雷锋精神,引导社会群众来学习雷锋精神。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活动主办方的帮助,带领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来,从活动中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例如,教师可以联合交通管理部门,让学生来感受交通劝导员的工作,体验交通劝导的艰辛,在引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同时,也是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再例如,教师可以联合城市卫生保洁部门,让学生来参与环卫工人的工作,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干净整洁离不开环卫工人起早贪黑的工作,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呼吁更多人来保护环境,为了这个共同的家来保持清洁,成为一个有素质的社会成员。通过这些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社会各处的不同面貌,从多种活动中理解各个成员的不易,进而为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集体中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3、家庭成长的德育培养
俗话常说:“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也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中,教师不仅仅要把学校、社会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还不可放过家庭成长对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作用。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多与家长取得沟通联系,要求家长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在合适的时机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完善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比如教师可以为家长和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亲子阅读的书籍,有《傅雷家书》、《亲爱的安德烈》等,通过引导亲子阅读,帮助家长和学生从书中收获更多宝贵的知识,或者是从书中在作者角度获得更多启发,接受文化的熏陶,同时促进家长与学生的共同进步,毕竟我们常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再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家长会的机会,开展实践的亲子活动,可以要家长为学生写一封信,这封信是关于学生成长的,家长可以向自己的孩子用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或者是期望,也或者是鼓励,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可以向父母吐露自己的不满,也可以是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或者是关于成长的愿望。通过这样的文字交流增进亲子关系,也可以让二者更了解对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学生从精神上受到最佳的安慰,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不会太差。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社会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不仅仅要重视学生文化学科的学习,更要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成为一个散发正能量的人,为着理想而奋斗。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家长与社会群体的帮助,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氛围,同时运用科学的策略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从活动中受到启发,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素质、有道德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纪文晓,高中建.借助社会工作理念创新高校德育方法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05).
[2]张燕.润物无声 用爱心播种希望——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J].新课程,2010(03). 德育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活动,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科学地引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心理与生理急速发展的时期,外界的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教师这个时候要充当一个引导着,集结多方的力量与资源,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习保驾护航。那么我将针对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浅谈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1、学校生活的德育培养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直接的教育来源就是学校,并且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导作用是其他群体不可代替的,所以要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切记不可放过学校生活这一环节。但是德育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文化学科教学,教师不能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开展工作,要组织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思想与观念。就以“我认为的社会主义优秀中学生”为题,教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在班会上教师可以围绕这样的题目开展多种活动,于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领悟到其中的精髓,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优秀中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即兴演讲的方式,让学生上讲台来表达各自的观点,来谈一谈他们心目中“优秀的中学生”。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比如让学生从“你所认为的优秀中学生是怎样的?”、“如何成为优秀的中学生?”等视角入手。通过演讲,不仅仅是让演讲者的见解进一步加深,也使在座的学生受到了鼓舞,影响着全体学生向着成为优秀中学生的目标而努力。除了这样的班会活动,还有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讲文明,树新风”的文化宣讲会,校园艺术节等多种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校氛围,在校园生活中受到更多的启发。
2、社会活动的德育培养
社会是人们的大家庭,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任何一个成员的努力,人与社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那么要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就离不开社会活动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借助社会各个群体的帮助,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投入社会实践中来,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受到启发。比如每年三月五日是“学雷锋日”,社会各界会开展各种活动来纪念雷锋,同时弘扬雷锋精神,引导社会群众来学习雷锋精神。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活动主办方的帮助,带领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来,从活动中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例如,教师可以联合交通管理部门,让学生来感受交通劝导员的工作,体验交通劝导的艰辛,在引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同时,也是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再例如,教师可以联合城市卫生保洁部门,让学生来参与环卫工人的工作,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干净整洁离不开环卫工人起早贪黑的工作,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呼吁更多人来保护环境,为了这个共同的家来保持清洁,成为一个有素质的社会成员。通过这些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社会各处的不同面貌,从多种活动中理解各个成员的不易,进而为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集体中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3、家庭成长的德育培养
俗话常说:“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也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中,教师不仅仅要把学校、社会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还不可放过家庭成长对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作用。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多与家长取得沟通联系,要求家长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在合适的时机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完善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比如教师可以为家长和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亲子阅读的书籍,有《傅雷家书》、《亲爱的安德烈》等,通过引导亲子阅读,帮助家长和学生从书中收获更多宝贵的知识,或者是从书中在作者角度获得更多启发,接受文化的熏陶,同时促进家长与学生的共同进步,毕竟我们常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再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家长会的机会,开展实践的亲子活动,可以要家长为学生写一封信,这封信是关于学生成长的,家长可以向自己的孩子用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或者是期望,也或者是鼓励,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可以向父母吐露自己的不满,也可以是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或者是关于成长的愿望。通过这样的文字交流增进亲子关系,也可以让二者更了解对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学生从精神上受到最佳的安慰,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不会太差。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社会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不仅仅要重视学生文化学科的学习,更要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成为一个散发正能量的人,为着理想而奋斗。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家长与社会群体的帮助,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氛围,同时运用科学的策略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从活动中受到启发,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素质、有道德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纪文晓,高中建.借助社会工作理念创新高校德育方法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05).
[2]张燕.润物无声 用爱心播种希望——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J].新课程,2010(03).